編者按: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受多重因素影響迅速飆升并連創(chuàng)歷史新高。高油價給世界多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也使尋找應對高油價策略的努力更顯緊迫。本報特此編輯駐外記者采寫的一組稿件,反映不同國家的應對之道,以供關心此問題的讀者參考。
  堵車是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久治不愈的頑疾,而持續(xù)高企的油價則迫使很多洛杉磯市民放棄了駕車,一些過去堵得水泄不通的高速路頓時變得暢通無阻。
  雖然不堵車了,但洛杉磯一家旅游公司的經理彼得對記者說,他放棄駕車后,上班路途所需時間還是比原來增加了。原來,洛杉磯除了很少的幾條公交線路外,基本沒有公交設施;而僅有的這幾條公交線還要每隔1小時才能來一輛車。這樣,彼得每天要比原來提前1小時上班,先乘公共汽車,然后再換城鐵。每天上下班在路上花費的時間要比以前駕車多用兩個多小時。
  彼得原本駕駛一輛奔馳車,去年給車加滿一次油需要40多美元,今年初漲到60美元左右,現在已升至 100多美元。[詳情]
  本報布魯塞爾電 歐盟委員會負責漁業(yè)與海洋事務的委員喬·博爾格日前表示,歐盟委員會將在最近幾周出臺緊急措施,幫助陷入困境的歐盟漁業(yè)應對高油價局面。
  博爾格上周末在鄰近海牙的荷蘭海港斯海弗寧恩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已經指示其領導的部門在11日之前擬訂出一套為漁業(yè)提供緊急救助的方案,而歐盟委員會最快會于本周內討論通過方案。
  博爾格表示,鑒于形勢嚴峻,應急方案中屬于歐盟委員會權限范圍內的舉措將立即付諸實施,其余需經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批準的舉措會在幾個月內出臺。
  最近幾周,歐盟多個國家的漁民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示威抗議活動,要求歐盟和本國政府對高油價采取措施。[詳情]
  國際市場高企的油價對日本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家庭消費開支增加,企業(yè)或因成本增加而苦惱、或因客源減少而倒閉。但是,也不乏從中受益者。
  普通國民和企業(yè)叫苦
  據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測算,如果紐約指標原油期價上升到每桶150美元、日元升值至1美元兌換100日元,日本家庭消費開支每月就將增加約4.6萬日元(1美元約合105日元),日本企業(yè)一年將增加8.8萬億日元生產成本。
  為應對油價上漲,許多以前開車上下班的人已經改乘電車,過去經常排隊的加油站現在變得冷冷清清。
  一些企業(yè)則不得不通過合并重組等方式縮減成本。[詳情]
  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說,普通的白熾燈泡在她家中已經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節(jié)能燈。物理學家出身的默克爾解釋說,白熾燈發(fā)熱多于發(fā)光,它所耗電能只有5%轉化為光能,而95%則被白白浪費掉。如果德國所有家庭全部換上這種亮度相同而耗電只有白熾燈20%的節(jié)能燈,德國每年將會減少6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默克爾所示范的,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節(jié)能減排的技巧。
  德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在民眾中普及節(jié)能觀念。在德國,計算日常生活中節(jié)約的能源數量、減排的二氧化碳量,就像減肥的人計算卡路里一樣,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推廣節(jié)能觀念外,德國政府還鼓勵并扶持各種節(jié)能減排措施,例如對發(fā)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提供補貼。[詳情]
  如今,法國各行各業(yè)都深為高油價所苦。這些行業(yè)紛紛通過各種形式向政府施壓,希望減少燃料價格飆升帶來的損失。
  油價飆升令百姓叫苦不迭。最近兩周以來,漁民封鎖了港口和煉油廠,公路運輸業(yè)者封鎖了高速公路,出租司機、農民和急救醫(yī)護人員也加入了抗議者的行列。盡管設置有各種免稅和補貼政策,漁民們目前面對的柴油價格仍在每升0.7歐元左右。法國一位漁民算了一筆賬,按照如此價格計算,每個月漁民平均收入只有800歐元左右,低于法國最低法定工資。此外,柴油及其他燃料價格不斷上漲也導致海產品運費大幅上漲。海產品批發(fā)商為確保利潤,不斷壓低向漁民購買海產品的價格,使?jié)O民承受成本上升和收入下降的雙重擠壓。
  公路運輸業(yè)者的處境也比較嚴峻。[詳情]
  現年25歲的胡安·羅梅羅兩年前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經濟科學系畢業(yè)后進入阿根廷《新聞報》工作。為了工作和生活方便,他貸款買了一輛二手車。最近他又買了一輛車,但不是汽車,而是自行車。
  羅梅羅說,油價節(jié)節(jié)上漲使他面臨的經濟壓力與日俱增,得知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即將在市中心開辟專門的自行車道后,他決定今后改騎自行車上下班。
  他說,改騎自行車上下班每月可幫他節(jié)省至少200美元油錢和停車費,不僅免去了交通高峰時堵車的煩惱,同時還可以鍛煉身體,可謂一舉數得。
  羅梅羅的經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居民中頗具代表性。自從布市政府宣布該市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詳情]
  坦桑尼亞是一個目前不具備石油資源的非洲國家,所有石油化工產品均需進口,每年消耗國庫資金近5億美元,而整個國家以公路和航空為主的物流業(yè)就構建在完全倚賴進口的石化產品上。
  為應對油價居高不下而且越走越高的趨勢,坦桑尼亞政府2005年以來不斷出臺相應政策和措施。
  除利用稅制改革避免盲目追求家用轎車對石化產品和道路承載力等有限資源的爭奪外,坦政府還積極尋求利用其他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將有限的寶貴的石化產品集中應用在物流上。
  與此同時,政府還加快了石油勘探和以自產生物燃料部分替代進口石化產品的步伐。過去幾年里,坦桑尼亞國家石油發(fā)展公司先后與8個國家的12家公司簽訂了石油勘探協(xié)議。[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