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最后的喬丹》 作者:邁克爾·萊希(美)
出版社:遠東出版社 時間:2007年4月
帶領公牛隊贏得6次總冠軍,在“夢之隊”中贏得兩枚奧運金牌,10次奪得賽季最佳得分手稱號,5次當選NBA最有價值球員,他擁有全世界最瘋狂的球迷,他是籃球場上無所不能的“神”,是“腳穿球鞋的基督”……這就是NBA歷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飛人”喬丹。以往有關(guān)“飛人”的傳記,似乎都充斥著永遠不敗的承諾和事實。
而在這本《最后的喬丹》中,我們卻看到完全不同的喬丹!帮w人”走出神話般的幻境,蛻下偶像的霓裳,亦步亦趨地進入偶像之黃昏。
傳記的作者邁克爾·萊希在喬丹第二次回歸開始之前,作為《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跟蹤采訪喬丹,時間長達一個賽季再加上第二個賽季的絕大部分時間。與多數(shù)傳記不同,此書沒有提及傳記主人公的童年、家庭以及編年體式的成長經(jīng)歷。萊希通篇筆墨集中在喬丹第二次復出以及最終告別籃球賽場這一時段,而從輝煌走向頹勢,在矛盾與逆境中,恐怕正顯出人物本色,至少不失為洞觀喬丹其人的一個重要視角。全書洋洋40余萬字,以日記體的筆觸,細膩而客觀地對喬丹進行了全角度描摹。
傳記中的喬丹未免傲慢而霸氣十足,他往往回避或不肯直面失敗的現(xiàn)實,他把自己的屢屢失利轉(zhuǎn)嫁給教練、隊友;當然,他也終歸“明白自己已經(jīng)老了,他想不動聲色地泰然處之。但他不喜歡由別人來告訴他,什么是他不能做的……”;他于是義無反顧地想要知道自己的底線。行文中還提到喬丹的嗜賭和偏執(zhí)的固持己見……有評論認為,萊希以一己之見,通過此書貶損眾人心目中的英雄,甚至認為他有泄私憤之嫌。
不管萊希落筆之處是否略顯尖刻,事實只是,“神”一般的喬丹在書中流露出常人般的脆弱與無助,跨越時空國界,如你、如我。
傳記結(jié)尾處有這樣一段話:“在一場少年籃球賽中,他出現(xiàn)在豪華包廂內(nèi),比賽暫停時,記者的鏡頭和人們的目光紛紛轉(zhuǎn)向他,他報以微笑。沒有人沖向他,也沒有人高喊他的名字。比賽繼續(xù)進行,人們的目光隨之轉(zhuǎn)向場上的年輕的球員,他們才是那一刻的明星!
如果說喬丹曾經(jīng)的輝煌打造了現(xiàn)世神話,那么萊希的筆無疑以醫(yī)生手術(shù)刀似的冷峻,解剖著神靈的圣體,讓人們洞見其凡人一般的血肉之軀。
不管萊希的本意為何,這本書確實是從社會文化的大視角對“喬丹時代”或“喬丹現(xiàn)象”進行了解讀。喬丹是一個標本,是“我們塑造了喬丹”,狹義言之,是媒介將喬丹神化;事實上,美國那段時期的文化環(huán)境都應對此負責。
在傳記的尾聲,萊希說,“在體育領域內(nèi)外,我們的文化渴望英雄。如果我們沒有英雄,也就意味著我們‘不知道我們能走多遠’……但是,不要冒著失真的危險將體育偶像視若神明!边@被部分評論界認為是對籃球之神有詆毀之嫌的傳記,于此處莫不是為邁克爾·喬丹做出客觀而誠懇的辯護。自然,貫穿于通篇的這一創(chuàng)作思想,無疑在提醒人們,要時刻對過往或我們身處其中的文化環(huán)境進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