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程方平:大學生就業(yè)難題高校無法獨力解決
    2008-11-27        來源:和訊網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程方平

高校擴招確實帶來教育質量明顯下降

  和訊網:一說高考上大學,我們知道高等教育改革是從1992年開始的,但是給我和其他人印象最深得是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雖然說擴招能夠圓很多人的大學夢,但是伴隨而來的就是大學的師資等硬件設施跟不上,這兩年開始突出顯現的就是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有人說這是當初1999年擴招造成現在大學生就業(yè)難,這個觀點您認同嗎?是擴招惹的禍嗎?

  程方平:就跟月亮惹的禍一樣,這種說法有一定的背景,擴招是適應了人們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愿望,我覺得是合情合理、順應民意的。但是擴招后帶來的質量下降,這也是非常明顯的問題。而且在擴招過程中中國遇到這樣的問題,其他國家也一樣,其實說質量下降的部分是擴招的一部分,原有原來的教育大學教育是以精英教育為主的,在同齡人口中大概20%左右的人有良好的習慣、很好的基礎,很有潛力,這些人原來上大學,以后出來也是精英。在行行業(yè)業(yè)是科研、領導等等。

  程方平:擴招以后出來的方向就發(fā)生變化了,也可能就是普通工人,但是這個普通工人跟原來的普通工人不一樣了,有高學歷了、他的見識、思維、魄力可能都會更理想。但是我們高校的這些設施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程方平:突然就上了,在這里我不想對決策做過分的評價。只是說我們現在的高校在原來的承受力之下,生源急劇擴大,在這方面的準確是不足的。我聽說有的高校老師一個星期要上將近20節(jié)課,要跑三個校區(qū),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質量怎么能夠保障?

  程方平:另外實習場所,教師跟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互動、大家的互相啟發(fā)等等都會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學習者其實也要調整,因為你是在擴招的狀態(tài)下進去的,而過去上大學,大家都覺得我上大學畢業(yè)了,肯定當白領、進入國家機構,國家包分配,所以大家為什么不惜血本進行高考,就是寶押在后面。但是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學歷的人口增加對應的就業(yè)崗位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白領崗位還是比較有限的。

  程方平:你想一想中國一年正規(guī)大學生現在每年是四五百萬,要說全口徑的就業(yè)應該說還是能夠解決一些問題的。但是如果都集中在國家機關,由國家來包分配,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判斷,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高校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或者說求職能力。而在這方面,也折射出我們的整個教育是有問題的。我到澳門、香港,包括到其他發(fā)達國家,那些教授跟我講,你們的學生到了大學畢業(yè)還不會找工作、還不會貸款、還不會炒股,還不會看廣告,他說我們的孩子小學畢業(yè)以后就懂這些了,所以到了上大學的時候也可能上一年就自己休學掙錢了,掙完錢回來再繼續(xù)上學,就業(yè)的事學校只給提供一個信息服務,沒有其他要求。

    程方平:我們現在把責任壓到各個大學身上,這本身對大學也是不公平的。我們看一看那些成功人士,有幾個是蹲辦公室,國家安排好成功的,其實更多是自主創(chuàng)業(yè),自己去經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創(chuàng)造。所以在這些方面作為政府不要大包大攬,更重要的是提供,比如說我們鼓勵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給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提供一些低息或者說長期還貸的好環(huán)境,另外給他們服務、給他們指導,讓更多人不是把自己的命運系在政府身上,而是系在社會、系在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上,西部開發(fā)遇到問題。為什么不吸引大學生去那邊創(chuàng)業(yè)。

    程方平:就像當年美國通過一些政策來刺激開發(fā)西部一樣,如果在西部創(chuàng)業(yè)的這些大學生有比較好的免稅政策、比較好的貸款政策、比較好的創(chuàng)業(yè)的土地資源的配給,或者說是優(yōu)惠政策,我想很多人會從東部沿海、從大城市向西部去,而在那些地方機會是很多的。

大學生就業(yè)問題并非高校能獨力解決

  和訊網:等于在就業(yè)這個問題上不是學生個人或者是高校能夠解決的,而是在國家更宏觀層面來解決的。

  程方平:這個問題如果壓在高校上,高校不堪重負,而高校真正要做的教學、科研的事反而被縮小了。在這些方面作為國家也好,作為國民也好,要為高校發(fā)展一個好的空間,才能給我們的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

  程方平:現在就業(yè)率是考核高校的一個標準。

  程方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的確立還是值得探討的。

  和訊網:現在出現這樣一個社會現象,社會在不停地強調大學生放下身價,不要在就業(yè)過程中眼高手低,有時大學生收入會很低,零塊錢也去干,只要給我一個就業(yè)機會就行了。有些是損害大學生權益的,怎么保障大學生的就業(yè)權利和自身利益的問題呢?

  程方平:你說的問題非常實際,我聽說有零工資的,或者說大學畢業(yè)才拿四五百塊錢,大學生就業(yè)有很多困難。你想在北京,如果自己住房、自己吃飯,還要購置一些衣服、還要繼續(xù)學習,負擔確實是很重的。在這種情況下行業(yè)的最低工資,比如北京有一個最低生活保障,國外很多國家也有,咱們國家其他地方也有。大學生的工資起碼要高過最低保障。如果最低保障都達不到,那上大學,或者說他學的這些東西真是沒用了。

  程方平:大學生是不是有一個大學畢業(yè)的最低保障,這是第一。第二經濟有時上升、有時下降,現在我們遇到一些經濟大背景上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就業(yè)就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怎么調整政策? 這幾年國家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到西部當志愿者、當村官,還有一些其他的貸款等等。在這方面牽扯到一個國家怎么來管理這個國家、管理人才,比如說貸款,銀行系統的制度就有好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個別人鉆空子,整個政策就被推翻了。

  程方平:到西部去作為志愿者,有些人去了回來后,這邊不兌現,比如上研究生、當公務員等等兌現不了,時間長了這個制度又推翻了。所以國家在確定一個導向時一定要有配套措施跟上,一定要有法律意識。比如說我們的大學生如果做了這個事回來后得不到兌現,這就要有責任人的。這個事是誰承諾了、誰沒兌現,弄不好以后行政法還是什么法就要來有一個說法了。當然中國這么大有很多問題確實很難困難。作為政府部門或者是相關研究機構一定要把這些事系統化加以研究。

  和訊網:還有2000年再往后一兩年,“研究生熱”其實也是就業(yè)難的另一種表現方式。還有一種是中國固有的思維模式,對高學歷的認可,太迷信高學歷了。您怎么看“研究生熱”的問題?

  程方平:你說的是一個方面,而且我們發(fā)現現在研究生以上學歷女生的數量非常多,幾乎有些學校比如說偏文科的學校幾乎60%以上全是女生。當然我們不是說女生比例大有什么不好,說明什么呢?一個是因為就業(yè)不能馬上找到,只有提高了學歷才可能會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但是后邊的工作有很多又跟學歷沒有關系,這就造成很大的浪費。 前一段我聽說咱們的博士生已經超過美國,而且博士生出來后很多人是做行政,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來思考我們培養(yǎng)這些人干嗎。 那天在報紙上說,某某領導是院士,某某校長是院士,后來我就想這些院士其實要去搞科研可能共享更大,這些院士這里當官、那里當校長什么的,我覺得國家在安排人才方面,是不是有個院士當你的校長、院長這個學校就搞好了呢?過去很多教育家他本身就是教育家,頂多是一個學者,但是他不是科學方面的大牌精英。

  程方平:現在我們說諾貝爾獎得不到,但是同時又把這些高學歷的人都去弄行政,我覺得這也是令人費解的一件事情。

  和訊網:中國太迷信高學歷了。

  程方平:其實學歷是一個學習的經歷,比如說大學以后也就是六年,或者說像學醫(yī)的會長一點,但是如果說在這里面都是跟書本打交道,或者說都是跟實驗室打交道,人只是在某一方面得到了比較好的發(fā)展,但是他適不適合行業(yè)、適不適合社會還要劃問號的。因為人是否成功需要有綜合素質的。

  相關稿件
· 一個利益杠桿撬動大學生就業(yè)難 2008-12-02
· 就業(yè)新政,畢業(yè)生冬天里的一把火 2008-12-02
· 大學生就業(yè):轉變觀念天地寬 2008-12-02
· 求職就業(yè)是一道世界難題 2008-12-02
· 解就業(yè)難題莫把擴招當好招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