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3歲的中國羽毛球老將張寧眼里,北京奧運會是一個完美的句號——以衛(wèi)冕奧運冠軍身份結束自己17年羽球生涯劃,意味著夢想的圓滿實現(xiàn)。而對14歲的英國跳水“金童”托馬斯·戴利來說,北京奧運會僅僅是他夢想的起點。 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說過,奧運會屬于全人類。從包攬8金創(chuàng)造歷史的美國“飛魚”菲爾普斯、到飽受戰(zhàn)亂之苦險些未能來到北京的伊拉克運動員,從徹夜排隊守候在奧運售票窗口的普通中國人、到不遠萬里為助北京奧運會一臂之力的海外志愿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奧運夢想。
運動員:奧運成就非凡夢想
“奧運會是讓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舞臺。事實證明,不管你的夢想是什么,有多大,你都可以實現(xiàn)。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狈茽柶账惯@樣闡釋他心中的奧運會。 100多年來,奧運會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英雄。無論是載入史冊的坦桑尼亞馬拉松選手阿赫瓦里,還是美國短跑名將、“花蝴蝶”喬伊納,以及“跳水皇后”高敏,奧運會是他們超越自我、享受勝利的舞臺。 但這個舞臺從來都不只屬于勝者。 當南非運動員納塔莉·杜托伊特以第16名的成績結束北京奧運會女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的比賽后,觀眾用最熱烈的掌聲和吶喊聲表達對她敬意。杜托伊特是一位左小腿截肢的24歲女孩,同時是世界上僅有的25個有資格參加奧運會10公里馬拉松游泳比賽的女性。 “對我來說,奧運會是夢想成真。雖然成績不太好,但我沒有遺憾,我傾盡全力了!倍磐幸撂卣f,“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少一條腿。對我來說,殘疾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真正渴望的目標,而不是別人為你樹立的目標! 阿富汗短跑運動員馬蘇德·阿齊茲的奧運夢想同樣不能拿獎牌來衡量。當其他選手到達男子100米預賽終點時,他還在10米外孤獨地追趕。盡管得了個倒數(shù)第一,但小伙子的臉上卻寫滿興奮:“我證明了阿富汗能夠派代表參加最高水平的比賽,證明整天在水泥地上訓練的運動員,也能夠來到奧運會參加比賽!” 對他來說,夢想很簡單,僅僅是一條跑道!拔曳浅7浅Aw慕別國的短跑選手,他們都有賽道,而我們沒有。如果能有一條好的跑道,我就能提高自己的成績。我多想跟蓋伊、鮑威爾在決賽里會面,肩并肩地跑……”
觀眾:奧運魅力在于懸念和明星
奧運會的魅力不僅在成就夢想,也在于其充滿懸念。哪個代表團金牌數(shù)第一,哪個運動員創(chuàng)造奇跡,哪位名將功虧一簣,哪匹黑馬橫空出世,都引發(fā)觀眾無窮猜想,吸引著人們的好奇。 競技體育的魅力,可以教人神魂顛倒,若癡若狂。變數(shù)常常發(fā)生在瞬息間,結局常常在終場哨響前被改寫,賽場上一切皆有可能。 “我看奧運會最關注的就是中國運動員的表現(xiàn)。奧運賽場上每次有中國隊員的比賽,我的心跳都開始加速,直到懸念揭開之后,我的心情還是難以平靜。這就是奧運競技的魅力。”在“鳥巢”觀賽的網(wǎng)通北辰公司員工劉希光說。 除了比賽本身,奧運賽場上云集的各路明星、大腕,也是觀眾競相追逐的熱點。菲爾普斯、梅西、里克爾梅、費德勒、科比、姚明……由于“星光”耀眼,他們總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崇拜、追隨。 “從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奧運會開始,就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球、足球、田徑和體操都是我最喜歡的項目,世界級明星聚集在奧運賽場,能如此迅速地調(diào)動人們的情緒,奇跡常常在剎那間產(chǎn)生,令人眼花繚亂,為之瘋狂。”22歲的北京林業(yè)大學大二學生李東鵬說。 奧運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云集北京,在欣賞精彩比賽之余,體驗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感受中國風情。 來華觀看兒子跳水比賽的加拿大蒙特利爾老人克里斯蒂娜·德斯帕蒂說:“借助奧運東風,中國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真大!車站大,機場大,什么建筑都大。真實的中國與我之前想象的并不一樣,奧運會讓中國更加開放、自信、包容。”她說。
志愿者:微笑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
現(xiàn)年60歲的旅居加拿大華僑李麗珠,是北京奧運會上年齡最大的華僑華人志愿者。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身兼數(shù)職:單號日期是在“水立方”負責成績打印和分發(fā)工作,雙號則要到加拿大運動員家屬居住的公寓為他們提供幫助。 “辦好一次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也是海內(nèi)外華人共同心愿。能親自參與其中,覺得非常自豪和光榮!痹啻螕螄H大賽志愿者的李麗珠說。 無論是白皮膚、黃皮膚還是黑皮膚,無論是大學生還是退休的老人,北京奧運會170萬志愿者用熱情的笑容和服務向世界敞開心扉,把北京的微笑、中國的微笑向五大洲傳遞,架起了一道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友誼的橋梁。 “我們對世界微笑,世界也對我們微笑!卑拇罄麃喨A裔大學生志愿者徐海晴說,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也是縮短中西方文化距離的橋梁。 談起在“水立方”新聞中心擔任志愿者的感受,徐海晴說,她與身邊的志愿者們親如兄弟姐妹,每天一起奮戰(zhàn)15個小時,經(jīng);ハ鄮椭,友好的氛圍令她印象深刻! “北京奧運對每個人都是一生難得的機會,更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進步和友好的契機,”徐海晴說,“對一些媒體的挑剔和責備,中國不必太在乎他們說什么,應該更加自信,繼續(xù)努力走下去。北京以開放心態(tài)來歡迎客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自會有人給出公平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