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服務指南
奧運要聞
記兩屆奧運會羽毛球女單得主張寧
“大滿貫”后 中國舉重能否延續(xù)“夢八”輝煌
內(nèi)部測驗跑出12秒98 “翔飛人”腳傷成最大擔心
[中國軍團17日看點]網(wǎng)球李娜將為中國女網(wǎng)爭取單打銅牌
記中國賽艇名將張秀云:她找回了12年前的感覺
國際奧委會委員:劉翔有望入選國際奧委會
[中國軍團17日看點]羽毛球“林李對決”激情上演期待男單金牌
奧運經(jīng)濟
北京奧運對中國經(jīng)濟影響幾何
奧運特許貴金屬藏品奪目奧林匹克博覽會
恒源祥揭秘中國運動員奧運禮儀裝備制作全過程
中信銀行推出VISA奧運借記卡 兩款版面設計
大田豐:日本“國譽”借力奧運提升品牌形象
UPS預計為北京奧運遞送貨物逾1900萬件
8月聚首北京奧運 千名商業(yè)領袖尋找中國機會
 
青島:賞建筑 逛老街 游海濱 “哈”啤酒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作者:本報記者 劉寶森 蘇萬明

發(fā)布日期: 2008-08-17

青島奧運村凸顯中國元素。本報記者:王頌 攝

  青島,一座被海灣擁抱的城市。這里,城中有山,山中有城。不管你走到哪里,順坡而下,就會到達海濱。這里的每一條路都是彎曲的,都是有靈性的;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個性和內(nèi)涵。
  紅瓦、綠樹、碧海、青山是這座城市的單元色,而點點白帆,又可以與眾多歐洲沿海小城相媲美。100多年來,歐洲人稱這里是“東方瑞士”,德國人卻說這里更像“小漢堡”,美國人將其比作“東方的夏威夷”。

  濱海魅力

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本報記者:朱崢 攝

青島市環(huán)境藝術(shù)海濱大道東端的抽象雕塑《蘭色的帆》。本報記者 馮杰 攝

  在這座濱海城市游走,定會感受海與岸相結(jié)合的美,沿海岸線前行,無論哪個方向,總有海與陸在兩側(cè),縱是獨行也不必擔心迷路,這一片曲曲折折的海岸,始終是一個又一個的海灣,正在進行的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賽場就位于其中的浮山灣畔。就這樣游走在海岸線上,沿途海邊的沙灘、木棧道、林蔭、雕塑……一一閃過,聽海浪拍岸,觀如畫美景,每一處景致都渲染著海的魅力。
  青島灣內(nèi),一座壯麗的虹橋由海岸延伸入海,如一只托起花蕾的玉臂前探于大海之上,這便是棧橋,始建于光緒18年(公元1892年),僅比青島建制晚了一年。當時的棧橋只有200米長、10米寬,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設施。因為是當時膠州灣上唯一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故有“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整個膠州灣”之說。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占青島的見證。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1931年青島港建立,棧橋完成了它裝卸貨物的歷史使命。南京國民政府出資重修棧橋,將橋身延長到440米,在橋南端修筑半圓形的防浪堤,建成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第一景,如今在經(jīng)歷百年滄桑之后,仍然煥發(fā)著勃勃生機。
  沿著青島海岸線東行,沿途經(jīng)過一座沒有圍墻的公園,名為魯迅公園。在20世紀初至80年代,許多代表青島的旅游產(chǎn)品上都印有魯迅公園的海濱風光。魯迅公園堪稱是青島最富特色的海濱公園,中國最早的水族館--青島水族館亦坐落于此。
  山海相連是對青島這座城市形象的描繪,山銜接著海,海依偎著山。匯泉灣畔的小魚山,因靠近魚山路而得名,為青島市第一座古典風格的山頭園林公園,是觀賞青島前海全貌的最佳制高點。山雖不高卻能遠眺,登山俯瞰,棧橋、小青島、魯迅公園、海水浴場、八大關等景觀盡收眼底;山雖不大卻因地處市區(qū)而頗顯突出,為游人視線所矚。1983年后,添建了一批民族形式的仿古建筑。主峰建有“覽潮閣”,閣高18米,三層八角形。還建有挑檐式六角“碧波亭”和四角“擁翠亭”,匾額均為藝術(shù)大師吳作人所題!棒~山擁翠”是青島十大景觀之一。
  如果在海上選一個角度,且不被現(xiàn)代化高樓遮擋的地方,就會看到三個紅色蘑菇形狀的樓好似熊熊燃燒的火炬聳立于信號山之上。登上中間那個紅色蘑菇形建筑的頂層,有一個能360度平轉(zhuǎn)的觀景臺,從這里向外望去,大半個青島老城區(qū)盡收眼底。
  城市的海岸線不斷向東延伸,午山腳下臨海斷崖南側(cè),離岸百米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歷經(jīng)千百萬年的風浪侵蝕和沖擊,依然堅固挺拔,又因其形似老人,故被人們稱為“石老人”。在青島地區(qū)多年流傳著關于石老人及其女兒與龍王爺抗爭的故事,更使石老人的秀麗景色增添了一層神秘。這種典型的海蝕柱地貌,連帶著石老人浴場蜚聲天下。

  老街舊事

青島中山路

  來青島必看八大關,這里已是被人熟知的歐式建筑博覽會重要集中地和浪漫風情街區(qū)。這里每條路都取了一個長城著名關隘的名字,總共有十條路,俗稱之為“八大關”,但在八大關外,青島還有很多老街道,雖不及這里家喻戶曉,但年代久遠,值得一看。
  廣西路是青島開埠初期建造的第一條路,1901年建成,至今已107年。廣西路最早的名字叫“亨利親王街”,是以德國威廉皇帝弟弟的名字命名的。
  廣西路上最早的建筑是膠澳郵政局,中國第一代城市電話就誕生在這條路上。1899年6月,青島有了自己的公眾市內(nèi)電話局,全市第一批26部電話,就是在這里進行裝配和通訊交換的。
  廣西路還是青島最早、最寬闊的迎賓大道。這條路直通火車站,與火車站的“鐘表樓子”形成了建筑空間美學的“對景”。沿著這條路向東直行,就會到達莒縣路和青島路,100年前青島的城市“中軸線”和市政府,就設立在這里。
  沂水路也是青島最有名的老街之一,與德縣路相接。其中,沂水路之所以常常被提及,主要是因為自1906年開始,膠澳總督府即坐落在這里。從此以后,在長達近百年的歲月里,主政青島的歷任政府,如日本守備軍司令部、膠澳督辦公署、青島特別市政府和青島市政府等,都曾在這里辦公。影響青島歷史進程的許多大事變,也常常以各種形式,為這座歷史名樓蒙上時代的色彩。
  膠澳總督府的建筑設計理念是非,F(xiàn)代的,也是當時絕無僅有的。它像歐洲的許多地方政府一樣,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市政廳”,一座很容易與市民和觀光客親近的政府辦公大樓。這座三段式“石頭樓”給人留下的最初印象,還是氣勢恢宏、穩(wěn)重、守信的。
  青島市民商業(yè)街情結(jié)最深的是中山路,這條路是青島道路中的長者,它曾經(jīng)是最土的,也是最洋的,是青島百年以來最繁華、最熱鬧、最具魅力的一條商業(yè)街。中山路直通青島灣,1892年建成的“李鴻章棧橋”(今青島棧橋)成了它通往秀麗海濱的延伸。當時中山路名叫“大馬路”,沿街漁貨、雜貨、風味小吃比比皆是。自從1901年開始將其規(guī)劃為現(xiàn)代商業(yè)街區(qū)之后,它就有了另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街里”。有一首老青島人耳熟能詳?shù)膬焊,說的就是它的故事:“一二三,三二一,爸爸領我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

  萬國建筑

青島市五四廣場。本報記者:王頌 攝

一對戀人在青島八大關景區(qū)內(nèi)拍攝婚紗照。新華社發(fā)

  如果說,青島是一座個性鮮明的城市的話,那么她所擁有的數(shù)千座不同風格的歐陸經(jīng)典建筑,就是其個性的強大支撐。青島的建筑是歐陸城堡、小鎮(zhèn)建筑集大成的“中國版”,是形形色色歐陸街道的“中國風”。一個歐洲人,如果他第一次來到青島的話,會恍如穿過了時光隧道,展現(xiàn)在他面前的青島,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座“萬國建筑之城”。
  直到今天,青島的異域風情建筑和中國傳統(tǒng)式近代建筑,仍然吸引著眾多紛至沓來的觀光客。像膠澳總督府(今青島市人大、政協(xié)辦公樓)的宏大壯觀、膠澳警察署(今青島市公安局)的典雅精巧、膠澳高等法院的堅實牢固、中國銀行的堅固精細、中國交通銀行的古老高貴、山東大戲院的精細簡潔等等,均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以至于在青島早期發(fā)行的明信片中,往往都能找到它們的影子。
  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受歐洲建筑思潮的影響,青島別墅多、公共建筑多、對景建筑多、控制性建筑多,因而塔樓和塔樓的式樣各有不同。在這里,最有名的,當數(shù)“三大教堂”的塔樓了。沿著江蘇路往北看,福音教堂(今稱基督教堂)的“鐘表樓子”便會一下子映入眼簾。這座完成于1910年的建筑,立身于高高的臺地之上,歐洲現(xiàn)代青年派設計風格的塔樓,以其古堡式基座和綠色德國盔頂?shù)牡湫托蜗,立時成為周邊六條街道的中心視點。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尖頂雙塔,一直是青島上個世紀30年代以后的方位標志之一。每當航船進出青島港之時,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這座塔樓都會成為船長望遠鏡中最先捕捉的定位、測距對象。
  在青島觀象山的最高處,1912年建成的德國皇家觀象臺塔樓,完全是一座用“嶗山紅”石砌的城堡式塔樓。這里是中國現(xiàn)代天文氣象事業(yè)的發(fā)端,至今還保存著最完整的中國百年來的天文、氣象、地磁等資料。
  離觀象臺不遠,有一座望火樓建于1905年,這是青島唯一一座單體塔樓建筑。它的塔身為八角形,象征對應“四面八方”。而塔頂?shù)陌嗣嫱缚掌脚_,正好俯瞰著當年青島的全城。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哪里突然冒煙起火,它都會第一時間報告給各區(qū)消防隊,緊急滅火,以免釀成火災。
  在前海一線上,只要你去領略濱海風光,便會看到青島火車站和歐人監(jiān)獄這兩座塔樓建筑。有趣的是,前者是對人開放的,也就是火車一到站,浩浩人流就會像打開閘門的江水一樣,洶涌而出,各奔東西。所以這座塔樓的設計除了要有時鐘外,還有寬闊的候車大廳和廣場。而后者的設計手法則完全相反,是封閉的、收斂的,除塔樓的圓形錐體立面之外,紅色清水外墻上的窗戶也很小,似有常年不見天日的感覺。

  啤酒狂歡

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

  漫步青島大街小巷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個路邊啤酒屋,夜幕一降,告別一天的疲憊,許多青島人開始和朋友在里面豪飲。長期以來,這里的人們一直將“喝酒”稱為“哈酒”,也許正是取其飲酒為樂之意。
  青島與啤酒之緣起于上個世紀初登州路老啤酒廠的建立,之后的百年里,啤酒成就了青島的豪邁與激情,使這座城市的血液流動著啤酒的醇香。城與酒的不解之情,使青島人以酒之名舉辦了盛大節(jié)日--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每年8月的第二個周末,為期16天的啤酒節(jié)奏響城市狂歡的華麗樂章,震撼著璀璨夜空。
  啤酒節(jié)就像青島發(fā)往世界各地的邀請函。每年正是旅游旺季,位于嶗山區(qū)的青島啤酒城燈火輝煌、人潮涌動。格調(diào)獨特、充滿風情的啤酒大棚內(nèi),漂洋過海而來的各國純正啤酒邀請膚色不同,性情相投的人們舉杯豪飲,縱情狂歡。涼爽的啤酒,豪邁的情感,高昂的吶喊……生動傳達了啤酒節(jié)“青島與世界干杯”的口號。
  在青島,除了狂歡的國際啤酒節(jié),位于西部的登州路啤酒街以一種含蓄內(nèi)斂的姿態(tài)全年吸引著八方往來食客,同東部的啤酒城互補著城市的啤酒文化。這是一條位于青島啤酒老廠門前的街道,是百年青啤文脈的發(fā)源地,集啤酒品飲、特色美食、文化休閑于一體的不夜城。無論何時,酒吧或酒館都是家家賓客滿坐,觥籌交錯。這里已成為這座啤酒名城“永不落幕的啤酒節(jié)”!
  盛夏之夜,啤酒街獨具魅力,穿過街口由噴薄著“啤酒”的巨大“啤酒瓶”連成的彩色拱門,四五十家特色小店與酒吧將讓你難于取舍。從中找一個另類或精致的落座,點上幾樣看了就讓人垂涎的燒烤和新鮮海貨,擰開剛出啤酒廠的大酒桶龍頭,從中取一扎冰涼甘醇的純生啤酒,同三五好友交杯換盞,霓虹中將微醉著的身心融入啤酒的麥香和朋友的情誼中,溫馨而愜意。
  也只有在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品”酒。面對歐式風格的老建筑、濃縮和記錄了青啤歷史的啤酒博物館、“100”字樣的雕塑,杯中之酒被無形地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酒香也似乎更為綿長、更耐回味。

新華社 經(jīng)濟參考報
首頁
國內(nèi)
國際
深度
財金
產(chǎn)經(jīng)
商情
人物
現(xiàn)場
互動
視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Copyright (C) 2000-2008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wǎng)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新華社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制作單位:新華社網(wǎng)絡中心(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ICP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