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湖再次發(fā)生藍藻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對此,專家呼吁,太湖藍藻已是常態(tài),這一現(xiàn)象會延續(xù)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短時間內(nèi)無法改。公眾要理性看待太湖藍藻。
(4月20日《新京報》)
去年藍藻暴發(fā),導致飲用水危機。今年藍藻提前暴發(fā),民眾如何能夠不驚慌?本想讓專家能夠給我們吃一顆定心丸,讓我們知道何時藍藻不再暴發(fā),何時藍藻能夠從我們眼前消失,何時我們的飲用水不再有危機,沒想到專家給我們吃的卻是一顆苦果——太湖藍藻已是常態(tài)。
太湖藍藻已是常態(tài),讓公眾如何理性?專家眼中的“理性”是什么意思?難道就是讓我們聽天由命?難道是讓我們默默承受水危機而不發(fā)一言?
誠然,太湖藍藻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消除,但太湖藍藻卻絕對不可能是常態(tài)。如果太湖有藍藻是常態(tài),難道沒有藍藻卻是“非常態(tài)”?
或許我們回不到《大湖美》所唱的那種美麗意境,不過,我們欺望沒有藍藻的太湖有錯嗎?作為老百姓,我們希望擁有沒有藍藻的太湖,那樣才是真正的“常態(tài)”。同樣是“常態(tài)”,為何專家與民眾的眼中就如此的不同?
專家提醒公眾要理性看待太湖藍藻,固然沒錯。但稱太湖藍藻為“常態(tài)”卻無論如何難以讓公眾理性起來。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提醒其實是在為自己推卸責任。藍藻在太湖上泛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保護環(huán)境嚴重無力。我們承認,在關部門在在整治藍藻上確實下過功夫,但從太湖目前水質仍處于劣五類來看,其整治的力度是有欠缺的。
太湖藍藻已是常態(tài),這樣的說法不僅無法讓我們理智起來,反而會使我們更加恐慌起來。如果政府部門也是這樣認為的,那他們整理藍藻的動力又何在?其實要想使公眾理性起來,要想使公眾不恐慌,最好的辦法就是承認自己工作的不足,將自己所工作的信息盡可能的向公眾披露,讓公眾看到專家和政府部門已經(jīng)在不斷的努力,而且努力到哪一種層次。或許太湖藍藻的治理確實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公眾因為擁有足夠的信息,更擁有了足夠的信心,那樣才不會恐慌,才會理智起來。
其實,公眾恐慌的原因不在于藍藻的短時間內(nèi)無法根治,而在于政府部門的責任推卸,在于他們的無所作為。
太湖藍藻已是常態(tài),這句話讓我們看出不少的問題,而有此思維的恐怕不僅僅限于太湖的藍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