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下降 中國文學現(xiàn)狀讓人焦慮
市場慘淡
    2008-11-26    本報記者:姜帆 于新超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在上海舉行的改革開放30年之文學話題研討會上的信息顯示,我國目前每年出版長篇小說超過1200部,但僅半數(shù)左右能進入市場流通,另一半因各種原因,被市場放棄。新華社記者:陳飛 攝

  中國文學在當下如何發(fā)展?11月中旬,30多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聚首浙江溫州,進行“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論壇。
  莫言、賈平凹、范小青、蘇童等活躍于當今文壇的作家,以及陳思和、南帆、陳曉明等文學評論家談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在言談中,透著對文學現(xiàn)狀的焦慮和進一步繁榮中國文學的熱切希望。

  文學邊緣化?

  一次大型書市期間,《北京文學》名譽社長章德寧曾在鬧市街頭進行隨機調查,包括兩個問題:“你喜歡閱讀文學期刊嗎?請寫出兩個刊名!苯Y果絕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不看文學期刊,而表示閱讀文學期刊的人中,約90%的人寫的刊名是《讀者》和《青年文摘》。
  這個結果讓章德寧感到悲涼。她說,文學的影響力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從閱讀量和寫作量考察,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據(jù)章德寧說,目前,全國文學類期刊有800余種。另外,書市的銷售量在攀升;除了正式的文學出版物外,網(wǎng)絡化寫作和閱讀方興未艾。
  既然如此,文學界為什么有“邊緣化”感覺呢?
  章德寧舉了一個例子。她曾去一個營業(yè)面積很大的大賣場參觀,在賣場最偏僻的角落找到書刊銷售區(qū),那里有幾百個攤位,可經(jīng)銷文學期刊的卻寥寥無幾!斑@很有象征性!彼f,“在人們當下的需求中,文化需求盡管不小,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文學在其中的比重更低!
  文學評論家潘凱雄認為,當下“這個時代”面臨著市場化挑戰(zhàn),市場化代表著極度商品化、娛樂化和多元化,多元化的背后又是極端個性化,同時數(shù)字化和網(wǎng)絡化帶來寫作方式變化,由此帶來市場分眾。原來由有限的文學出版來劃分的市場被多個主體搶占,因而感覺趨向“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文學面臨選擇:變成精英小圈子?走向大眾?
  復旦大學教授陳思和從理論角度對“文學邊緣化”進行了解讀。他說:“30年來,文學由大合唱到獨唱到哼唱,越來越個人化,越來越與時代疏離,但是這也越來越符合時代的精神以及文學的本義。文學已經(jīng)不能成為民族狂歡的工具,這反而使它能夠回歸本真!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南帆說:“對于‘文學邊緣化’的問題,我越來越不焦慮了。因為除了在特殊歷史時期外,文學從來都不是最強勁的聲音!

  作家如何把握時代脈搏?

  作家李洱承認自己很困惑。他說:“似乎只有在上世紀80年代,文學界人人都是進化論者,當時的寫作者都認為,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比今天好;90年代以后,小說和批評都比80年代好,但是人們似乎對創(chuàng)作越來越不滿意。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我越來越感到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文學的創(chuàng)作跟時代究竟有沒有關系?”
  作家莫言數(shù)十年筆耕不輟,并不斷獲獎,對于時代脈搏的把握,他說:“變革的時代眾生喧嘩,令人眩暈。作家隨便找一個角度想詮釋這個時代,馬上會有成百上千的反例把你淹沒。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對時代的把握跟所有人都一樣,不能夠高出半分!
  陳思和說:“30年前,盡管我們對時代把握不清,但自己覺得很清楚,作品斬釘截鐵,F(xiàn)在,正因為思考越來越深入,所以創(chuàng)作者對時代的把握反而越來越難。近期的優(yōu)秀作品中,如范小青的《赤腳醫(yī)生萬泉和》、阿來的《塵埃落定》、賈平凹的《秦腔》、莫言的《生死疲勞》,敘事者都是傻瓜一類的角色。為什么會這樣?關鍵是作者對時代的把握不自信!
  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如何把握時代,作家蘇童拿一個比喻作解答:在美國作家費契的小說《收音機》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部壞了許久的收音機,維修后突然能收到整棟大樓住戶的飛短流長。他說:“作家就是社會的收音機。壞掉了,什么也收不到;具備能力,就能把接收到的東西真實呈現(xiàn);發(fā)生奇跡了,還可能放送出意想不到的東西。真正的杰作很可能是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我愿作一個放送地方頻道的收音機。”
  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指出:“對時代難以把握并不是今天才出現(xiàn)的新問題,魯迅、周作人在他們的時代都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是通過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比研究來尋找答案的。文學既要‘左顧右盼’也要‘向后看’!

  出路在于堅守與創(chuàng)新

  作家余華在長篇小說《兄弟》的后記中寫道:“一個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經(jīng)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40年就經(jīng)歷了。400年間的動蕩萬變濃縮在了40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jīng)歷!
  在這樣一個時代,文學該如何走?
  作家和文學評論家都說,既要堅守,又要創(chuàng)新。
  堅守的動力是對文學的熱愛。作家蘇童在其《尋找燈繩》中說:“我和所有同時代的作家一樣小心翼翼地摸索,所有的努力似乎就是在黑暗中尋找一根燈繩,企望有燦爛的光明在剎那間照亮你的小說以及整個生命!
  女作家范小青認為:“盡管目前純文學的閱讀和寫作相對小眾,但是對于整個民族來說,文學的缺失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盡管我們這個民族目前整體閱讀水平還偏低,做文學可能比較寂寞,但一旦擁有,就會得到很多。愛好文學的人可以把它當成生命里的一盞燈,即使照不多遠,至少可以照亮自己!
  創(chuàng)新讓文學有新出路!笆玛P生存問題,要有實用主義立場,看看我們還能做什么適應時代的改進,以保證自己以及文學的生存。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真正積極的舉措!迸藙P雄說。
  文學評論家程永新說:“張藝謀20年前就提出‘文學馱著電影走向世界’。近年來,我國電影、電視的水平越來越高,實際上文學的發(fā)展是其基礎,得到市場認可的電影作品如《天下無賊》《集結號》等都脫胎于小說。一些大賣的影視作品是先鋒文學理念的體現(xiàn),如電視劇集《武林外傳》,是后現(xiàn)代主義解構的文本。純文學圈或許感覺有些冷落,實際上,一大批搞文學的人去做影視了,從這個角度講,文學非但沒有沒落,反而得到新的發(fā)展。”

  相關稿件
· 網(wǎng)絡盜版侵權猖獗 首例網(wǎng)絡文學侵權案宣判 2008-11-14
· 首例網(wǎng)絡文學侵權案在閩宣判 2008-11-14
· “網(wǎng)絡文學10年盤點”活動在北京啟動 2008-10-29
· 恒源祥文學之星作文大賽開場 2008-10-22
· “80后”作家掀“文學后浪”[圖] 200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