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貸門”撕開中國信貸漏洞
    2010-08-26    作者:忠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最近,媒體踢爆了來自北京和南京的兩起頗具戲劇性的騙貸案,成為熱議話題:
  8月22日,北京二中院開庭審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7.08億元的騙貸案,8名北京農商行的管理人員涉嫌受賄逾千萬元,并編造假二手房交易手續(xù),購買小企業(yè)注冊手續(xù),授意并鼓動相關人員導演了這場驚天騙局。
  而另一件如出一轍的事發(fā)生在南京,一家資金鏈岌岌可危的小地產商,發(fā)動員工組織“親友團”混編成一支“購房團”,通過簽虛假購房合同,向銀行成功申請房貸逾億元,多家銀行中招。一個月收入2000元的普通企業(yè)員工都能在這場騙案中成功騙得500萬元。
  銀行深陷房貸騙局已不是第一回,幾年前,石家莊金茂房地產就用類似手法搞定銀行內部人員,成功騙得逾億元的商鋪貸款。這些大大小小的房貸騙案連接起來,構成了中國房貸的隱憂,值得深刻反思。
  房貸騙案的屢屢得逞,反映了某些商業(yè)銀行粗放式經營中內部審批程序的管理疏漏。從一些騙貸案事后的案情分析來看,假證明、假材料滿天飛,其實稍一留意就能發(fā)現破綻百出,但卻能一路暢行無阻,讓人拍案驚奇。許多銀行在辦理房屋按揭貸款審批時,不按業(yè)務流程辦理,有的甚至有“內鬼”相助,以督促下級行開展房貸業(yè)務為名,一再催促加快放貸,提供“快速通道”,以致數億元的貸款被騙。
  我們看到,多數房貸騙案的發(fā)生都是內外勾結的結果,胡毅的“騙子公司”能從北京農商行騙得逾7億元的貸款,據他在法庭上的供述,一條“成功經驗”就是用錢砸,“從上往下一路砸”。某支行長說新款的寶馬車“北京好像還沒到貨”,兩天以后,胡毅就向他交鑰匙了。胡毅在法庭上當庭承認,騙案“玩”得這么大,許多事都是銀行內部人員“指導和配合的結果”。
  當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后,我們慶幸我們的房貸體系總體上是安全的。但是,透過最近陸續(xù)被媒體踢爆的“騙貸大案”,我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在經濟向好、房價飛升的時候,購房者的條件被無限放寬,“零首付”,不花一文就能從銀行獲得全部購房貸款;隨著房價的飛漲,超過貸款額的部分,還可以申請“加按”;一房在手,因為價格不斷上漲,購房人幾年之內都不用償還本金和利息。銀行在拉客戶的過程中,對借款人的信用、還款來源、對利率上漲的承受能力都不做認真評估。在曠日持久的地產業(yè)流金歲月中,包括銀行在內的多數市場參與者都被未來房價的高增長所蠱惑,預期不斷被強化,迷信房地產市場會有“永遠的繁榮”,連巴菲特都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一群人在大面積豪賭,他們賭得很大”,這中間當然包括銀行。
  中國因制度性變革和流動性泛濫引爆的這場超級地產牛市中,市場一直處于單邊上漲,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但周期率是任何市場不可回避的鐵律,所有的故事終有講完的時候,一切的瘋狂都有夢醒時分。
  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一再警示我們,房地產和銀行業(yè)都是高杠桿行業(yè),這兩個杠桿的疊加效應相互共振,資產泡沫積累到一定階段,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如房價從最高點下跌,利率進入上升周期,當人人都意識到手上拿的是一顆不知何時會引爆的“手雷”,市場的樂觀情緒很可能會迅速發(fā)生逆轉,任何一個黑天鵝式的事件都會觸發(fā)風險機制,引發(fā)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下,從屢屢發(fā)生的房產騙貸案到地方融資平臺大躍進式的投放,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有些人“因為貪婪而忘記了基本的戒律”,經營者如果只以份額和當期利潤為目標,以年終獎金為追求,甚至瀆職、失職、內外勾結,那必將釀成禍端。從近年來的屢屢發(fā)生的騙貸大案看,監(jiān)管缺失和懲戒力度不足,也縱容了一些銀行從業(yè)者甚至高級管理者通過做假賬,用“以大包小”的方式,包住壞賬,保住烏紗和年終獎,使不良貸款不暴露出來,這甚至已成為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
  金融安全是重要的國家利益,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房貸騙案的下面,一個個蟻穴的潛在破壞力到了何種程度,是我們必須要嚴密關注的事情。

  相關稿件
· 美聯儲調查顯示美國銀行業(yè)四年來首次放寬信貸標準 2010-08-18
· 工行以“綠色信貸”支持經濟結構調整 2010-08-17
· 信貸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2010-08-17
· 第二季度美國銀行業(yè)信貸狀況開始好轉 2010-08-17
· 個人信貸松動 門檻高不可及 20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