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直有重振遠東金融中心的夢想,6月30日,上海推出《浦東新區(qū)支持鼓勵人才若干意見》及相關配套實施辦法,朝金融中心建設又邁進一步。此次“人才新政”意在吸引高層次人才,目標是將浦東建設成為“開放包容、激勵創(chuàng)新、崇尚創(chuàng)業(yè)、充滿活力的國際化人才高地”。
金融中心首先是人才中心,這是2007年9月成立的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的共識。此舉也正是領導小組成立以來推出的一項具體措施,主要包括財政出資20億元作為人才發(fā)展資金、提供3.7萬套各類人才公寓以及在戶籍政策方面對金融人才進行傾斜等。這些都直接具體針對目前的人才困境。對金融機構管理人員和專業(yè)人員而言,由于其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和技能,因此工作的選擇余地較大。尤其是在當下國內其他幾個城市也劍指國際金融中心之際,人才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所以上海需要給出更為優(yōu)厚的待遇,才能吸引到合適的人才。 不過,政府提供優(yōu)厚待遇只是人才引進的第一步。相對而言,政府手段只能被視為是打基礎、作配套,不能成為市場的主導。例如,此次新政有望將浦東高端人才稅負控制在20%-25%,大大低于之前的45%,此舉有助于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但問題在于,政府之手也有可能會扭曲人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又例如,根據新政策,浦東將為符合一些具體條件的優(yōu)秀人才或特殊人才優(yōu)先解決戶籍。如此一來,雖然可能吸引到政府想要的人才,但也可能產生排擠效應,將市場需要的其他人才排斥在外。 簡單來說,金融中心不能全是金融高管,也需要有基層職員,甚至還需要賣大餅油條的。好比說一個人要健康,就不能每天大魚大肉,還需要青菜蘿卜,才能營養(yǎng)均衡。對于金融中心而言,要健康發(fā)展,也是如此。其人才市場也需要錯落有致,由市場來挑選合適的人才,使得整個金融中心成為一個有機體。更為重要的是,決策者必須意識到高端人才與“最適人才”之間的區(qū)別。金融中心固然需要金融業(yè)的人才,但這并不意味著擁有博士學位就是市場需要的人才,還要看金融機構的具體需求才行。例如金融機構基于自身的需求以及預算的限制,可能僅需要一位本科但具有豐富經驗的從業(yè)人員,但其可能因為學歷的問題被排除在政府認定的高端人才之外。也就是說,企業(yè)認定人才與政府認定人才的標準可能并不一致。 又由于金融機構直接面對市場競爭,選擇合適的人才對其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金融機構比政府更知道什么樣的人才最適合自己,因為其需要承擔選才出錯的風險。而由政府來挑選人才除了會產生排擠效應之外,其挑選人才的效率也不及金融機構和其他相關企業(yè)。所以,政府固然可以在吸引人才的軟環(huán)境上大做文章,但對于什么是企業(yè)需要的人才的具體判定還是交給企業(yè)為好。同樣,此番人才新政也不妨稍作調整,改企業(yè)認定為先,將政府認定推后。之前浦東的政策已經對金融機構、高新技術企業(yè)、科技攻關企業(yè)、研發(fā)機構等有所傾斜,在事實上對重點行業(yè)和企業(yè)已有所認定,所以在選擇人才上,不妨放手讓企業(yè)自主選擇“最適人才”,而對于企業(yè)選擇的“最適人才”,由政府再定為高端人才,不失為提高引進人才的效率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