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些豪宅不再高開。于是,樓市傳來“跌價聲”。一部分有房者對“跌”字誠惶誠恐,已經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不健康的情緒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工作和家庭生活。
據(jù)筆者觀察,樓市中不健康的心理癥狀已經露頭,比如,有的人祥林嫂似的熱衷于傳播具體樓盤的降價消息,盡管這些高檔樓盤即使單價再跌一萬元也與普通購房者關系不大;有的人頻繁地跑中介公司,打聽自己房子的價格,沒跌價沾沾自喜,跌了價就愁眉苦臉;有的二手房買家頻頻壓價,恨不得把賣家掐進肉里;辦公室里有房的據(jù)理力爭說房價還要漲,沒買房的有憑有據(jù)認為要跌三成,最后面紅耳赤不歡而散;還有的去年剛剛買房,今年就面臨調整,賬面負資產的可能引來胸悶,索性捂緊耳朵當鴕鳥,拒絕任何樓市信息。 上班沒精打采,生活少了滋味,號脈種種樓市的負面情緒,筆者試著開出以下“藥方”。 一是理性認識房地產市場的特殊性,別杞人憂天。房地產跟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不可移動性,因為地段、位置、朝向、樓層、房型、面積等的差別,每一套房子都是唯一的。所以,房地產市場是分割的市場,不同城市、不同板塊、不同樓盤的漲跌情況并不同步。有的地方、有的樓盤之前房價上漲過快過猛,眼下可能需要調整;有的區(qū)域、有的小區(qū)房價并沒有漲得很高,橫向比較或許還處在低水平的狀態(tài),房價就比較穩(wěn)或者還存在上漲空間。所以,某城市房價跌至去年水平也好,某樓盤降價20%也罷,對具體每套房價格的參考意義不大。 二是理性把握房地產發(fā)展的趨勢,別唉聲嘆氣。住房問題的思路是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但住房的剛性需求仍然非常大。其中有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因素,也有梯度改善的住房需求,還有舊城改造產生的住房的需求等等。房地產市場的短期調整并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趨勢。 三是理性看待房地產市場的現(xiàn)狀,別盲目樂觀。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依然存在,高油價、高CPI的壓力考驗著略顯稚嫩的資本市場,加上去年高價拿地的巨額成本和主管部門對土地開發(fā)期限的限制要求,開發(fā)商普遍資金緊張,估計今年有4000至5000億元的資金缺口。融資渠道收窄,回款速度放慢,逼迫有的開發(fā)商轉讓地塊、項目、股權,還有的采用各種促銷手段加快賣房回籠資金。購房者方面,某些著名樓盤的降價必然會影響他們對房價的心理預期,盡管不少樓盤的降價是在先前大幅度漲價的基礎上;股市的調整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人們的購房能力和購房愿望。房價滯漲在短時期內的可能性很大,但期望房價大跌則是不現(xiàn)實的。 四是理性分析媒體的報道,別人云亦云。記得幾個月前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對一些媒體連篇累牘報道某些樓盤漲價提出善意批評。時隔不久,有媒體又披露幾個樓盤大降價,暗示樓市進入下行通道,個別聲音還危言聳聽地把某些樓盤降價對購房者的影響比作汶川地震。其實,具體樓盤的價格高低原因比較復雜,有市場的,也有企業(yè)自身的。市場熱的時候,雞頭雞腳都能賣魚翅燕窩的價錢;市場平穩(wěn)的時候,同一個樓盤的不同房源之間,同一個板塊的不同樓盤之間,房價的差別就會因品質、位置等要素拉開距離。事實上,魚翅燕窩還是那個價,雞頭雞腳的價值回歸不叫降價。 五是理性安排購房節(jié)奏,別追漲殺跌錯過時機。很多次經驗告訴我們,每當樓市處于觀望膠著的時候總是買房的好時機。房價上升追漲買入,可能享受到一部分上漲的空間,房價滯漲或者回調,下一輪的行情或許獲益更多。對于自住和長期投資者來說,最簡單的辦法是看中了就買,不要因為賣方不肯降價而錯過,也不要因為打折就趨之若鶩。買房是大事,千萬別貪圖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