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yè)增加值等個別數據,反映4月份宏觀經濟運行的指標已陸續(xù)揭開了“面紗”。在已公布的指標中,零售額引起我們的特別重視。 在零售額方面,4月份零售額同比增長22.0%,增速快于3月份的21.5%,創(chuàng)1996年2月以來公布數據中的最高月度增速。零售額增速創(chuàng)12年新高的真實情況是,實際負利率水平和消費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促使消費者被迫減少儲蓄、增加對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同時,民眾不斷上升的通脹預期也增加了對商品的消費。因而,零售額增速加快,更多地反映了高通脹之下消費者的“被迫”消費。舉一個例證,國內零售額增速的上一個高點是1996年2月的28.1%,但當時經濟同樣受到嚴重通脹的影響。 因而,消費和投資的高速增長將非常有效地彌補出口疲軟所讓出的“空間”,拉動經濟增長的兩駕“馬車”將由投資和出口變?yōu)橥顿Y和消費;經濟增速雖會有小幅降低,但實現全年經濟的高增長根本就不是“問題”。這在今年一季度已經顯現得很明顯,在凈出口負“貢獻”的情況下,GDP仍實現了10.6%的高增長,僅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 但通脹的嚴峻形勢卻無論怎樣憂慮都不為過,控制通脹應成為一切宏觀經濟工作的重心。剛剛公布的4月份PPI同比增長達8.1%,為連續(xù)第九個月擴大增幅,并刷新了3年多來的紀錄,真實反映出進口價格以及國內能源、原材料上漲在逼迫工業(yè)制品不斷漲價的現狀。零售額高增長所顯示出的民眾強大的購買欲望,將使高位PPI更加容易地傳導至下游的CPI。 短期內控制通脹的關鍵仍在于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力度和方向。現在很明顯的情況是,央行在運用利率手段時已明顯“投鼠忌器”。這其中的“器”,便是中美利差倒轉所引起的熱錢涌入壓力。自今年年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開始低于國內一年期存款利率以來,再未見央行有加息的動作。不過,即使在央行未加息的情況下,人民幣不斷升值和倒轉的中美利差,仍然使得熱錢洶涌而來。一季度我國貿易順差和FDI共688億美元,同期外匯儲備新增額則達到1539億美元,且不說貿易順差和FDI中所隱藏的“熱錢”規(guī)模是多少,單是不可用前兩者解釋的、帶有很大熱錢嫌疑的數額就達到850億美元之巨。 在這種情況下,央行的態(tài)度倒是很明確,繼續(xù)實行雖然不起什么作用的資本控制,同時加大數量型調控(控制貸款額度、發(fā)行天量央票和正回購協議,并不斷提高準備金率)的力度。我們也看到,在4月16日和5月12日統計局公布高位CPI之后,央行都是通過在當天下午發(fā)布提高準備金率通知的渠道,來顯示繼續(xù)從緊貨幣政策的意圖。不過,央行倚賴數量型調控的結果也很明顯:數量型調控已近半年,但熱錢涌入規(guī)模加劇,通脹也依然高位。 數量型調控的方式是被動的、效果也是暫時的———它只能被動地回收“前赴后繼”涌入的熱錢所帶來的流動性,同時沒有使資本使用的價格變得昂貴。試圖從根本上控制通脹,央行就應該在數量調控和匯率等措施之外,提高利率水平以顯示反通脹的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