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日開幕的2008年全國衛(wèi)生工作會議上,衛(wèi)生部部長陳竺表示,2008年將穩(wěn)步實施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主要任務是選擇部分地區(qū),圍繞改革重點內容開展試點,為在全國范圍深化改革探索經驗。據悉,這是官方首次提出醫(yī)改實施方案步驟。不過,陳竺并沒有進一步闡述如何選擇試點城市、如何在試點城市推進新制定的醫(yī)改方案。(《第一財經日報》1月8日)
恰恰在上述“哪里試點”等問題上,有關專家學者之間卻出現不同意見。如關于“哪里試點”,有學者認為“不排除直接選擇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而另有專家則表示:“找經濟困難的城市比較好,經濟富裕地方的經驗難有代表性”;而在“如何試”的問題上,有人認為“不能在同一個城市搞所有的試點”,應“分散試點”;而有研究者則持完全相反的主張:“改革方案本身就是一個成體系的整體框架,整體推進才有現實意義”。 就醫(yī)改試點,出現觀點各異乃至針鋒相對的看法,并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它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新醫(yī)改所要面臨和解決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有利于我們充分認識到新醫(yī)改方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那么,如何化解這些爭議,確保新醫(yī)改方案得到順利高效實施,產生“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效果呢?在筆者看來,一個根本的途徑應該是:保證醫(yī)改方案實施過程中,自下而上參與機制的充分暢通、有效。 所以如此,首先是解決醫(yī)改固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必然要求。無疑,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千頭萬緒,無論涉及問題的廣度還是深度,均極為龐雜繁復,絕不是單憑少數官員專家自上而下的理性規(guī)劃,就可以“完美”設計出來的,最終是否符合社會實際需要,能否應對復雜多樣的現實問題,均有待實踐檢驗。而要更好實施這種檢驗,自下而上的參與無疑不可或缺———比如,在“哪里試點”“如何試點”等問題上,那些候選城市,就應該有權利充分根據自身實際主動進行參與和爭取,而不是只能被動等待。 更重要的是,從改革的利益調整本性上看,醫(yī)改方案如何具體實施、推進,自下而上的參與同樣關鍵,畢竟醫(yī)改中的成敗得失、損益權衡,作為利益調整的主體———醫(yī)改試點中的社會公眾,才最有發(fā)言權,是任何其他人包辦代替不了的。更不用說,所謂“試點”,本身就包含風險———嘗試過程中的教訓乃至失敗,往往不可避免,而這種風險的最終承擔者,當然還是“試點”中的利益主體。 許多改革成功經驗表明,一項改革,尤其是那些事關民生利益的改革,與其說是政府自上而下規(guī)劃設計的結果,不如說是基層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自下而上主動嘗試、發(fā)動的結果(當然最終又獲得了上層的認可乃至推廣)。關于這一點,改革開放之初,無論是農村家庭承包,還是城市個體經濟興盛,可以說都是生動的例證。 相反,恰恰是那些有意無意排斥自下而上參與、僅僅由“上面”單方面?zhèn)}促啟動的改革措施,往往被證明是不成功的,比如,此前被權威機構認定為“基本不成功”的舊醫(yī)改,可謂現成的教訓。 從這個意義上看,新醫(yī)改實施方案如何推進,其實不僅事關醫(yī)改本身,而且也關乎其他領域尤其民生領域內的改革———其事實上已擔負起為這些領域改革探索和積累新的經驗的重任,是整個民生領域新一輪改革本身的“試點”,因此,不能不慎重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