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缺乏競爭的石油業(yè)必然對價格戰(zhàn)麻木 |
|
|
|
|
|
|
在北京這塊地盤上,國有石油巨頭中石油幾乎一夜成名:從上周開始的一個月內,它依據(jù)旗下加油站距離市中心的偏遠程度,對油價每升下調5分、1角和2角不等。 “破天荒”的不是為了應付國家發(fā)改委統(tǒng)一的“調價令”,中石油首次擺出了主動降價的姿態(tài),此舉無異于宣布要與長時間默契攜手價格同盟的兄弟中石化“割袍斷義”。 市場反應已讓中石油暗喜,就在這幾天里,北京的車主們開始競相打聽中石油所屬加油站的位置,并強行要求自己迅速分辨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標識。 或許是出于對“價格戰(zhàn)”將普惠到自己的憧憬,北京車主感到興奮。但顯然,他們的喜悅很短暫,因為他們很快會發(fā)現(xiàn),在偌大一個北京城,順路找到一家降了價的中石油的加油站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容易。而中石化對此事的冷淡態(tài)度也足以澆滅他們的熱情,中石化高管明確表示,根本無意跟進降價風。 見慣了家電企業(yè)一觸即發(fā)的降價跳水,也領略過了商業(yè)連鎖不計成本的廝殺,公眾很難理解石油行業(yè)的波瀾不驚:外資石油商道達爾降價旋風刮過,中石化巋然不動;國內老對手中石油降價浪潮來了,中石化仍然漠然處之。 市場經濟發(fā)展至今,能夠如同中石化那般,對競爭對手不答不理的故事近乎絕跡,即便是被中國移動和中國聯(lián)通把持的移動通信業(yè)也望塵莫及。 在對抗中的反應速度與激烈程度,絕對能反觀出一個市場的競爭程度。中石化之所以對老對手高歌猛進式的強攻無動于衷,源于它依舊保有的強勢地位。在北京市場,外資加油站目前還未成氣候,中石油在北京的加油站則不及其1/2,力量對比相當懸殊。 中石化的漠然態(tài)度,將石油業(yè)的不充分競爭暴露無遺。而只有等到高高在上的巨頭逐漸對市場表示敏感,我們的市場化才算真正推進了一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