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最近發(fā)表聲明稱,該院在職、離退休人員參加社會文物鑒定等活動時,應獲得故宮博物院的書面授權,否則屬個人行為,后果由本人承擔,故宮博物院對此不承擔責任。 近年來,隨著文物市場的火爆和收藏熱持續(xù)升溫,以及央視《鑒寶》等文物鑒定節(jié)目的播出,一些過去不為人知的文物專家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按理說,他們在文物鑒定活動中,應利用自己的考古知識,對文物作出實事求是的鑒定結論。然而,少數(shù)鑒寶專家竟然昧著良心,充當不法商人的御用工具。 近期,典型的就有兩起:一起是去年,商人、“古玩收藏家”謝根榮托人自制了“金縷玉衣”,找來5位文物鑒定專家,其中包括故宮博物院的一位原副院長。他們只簡單看了一下就寫了個文字說明書,給出24億元的天價評估。謝某則用這份鑒定書騙取銀行數(shù)億元貸款。還有一起是去年年初,一套“漢代玉凳”經(jīng)一名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的鑒定拍出2.2億元天價,成為當年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但時隔一年后,江蘇邳州一趙姓老板承認玉凳為其組裝制作。 文物專家之所以熱衷于搞文物鑒定“走穴”,主要是奔著巨額的鑒定費去的。以5名專家為假“金縷玉衣”鑒定為例,他們只是繞著展柜轉了一圈,就輕易把幾十萬元鑒定費揣進了腰包。這種輕率和不負責任的行為,產(chǎn)生了很壞的影響。當然,首先受損害的是專家自己。本來,人們以為,文物專家是具有豐富的文物鑒定知識、治學嚴謹、不為金錢所動的學者。可“金縷玉衣”和“漢代玉凳”的鑒定,卻讓專家的形象大打折扣。當然,文物專家打著所在單位的旗號在外面“走穴”,也給所在單位抹了黑。為此,故宮博物院不得不發(fā)表聲明,以遏制本院文物專家隨意到外面接“私活”,損害故宮聲譽。 同時,文物專家的胡亂鑒寶,也加劇了文物市場的亂象!艾F(xiàn)在中國的收藏市場,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庇小笆詹亟缟詈怼敝Q的文化學者吳樹在日前一場收藏論壇上如此表示。作為文物鑒定專家,本該為去偽存真、凈化文物市場做貢獻,現(xiàn)在卻為了發(fā)不義之財公然作假,無疑會對本來就已混亂的文物市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熱衷于“走穴”的文物專家,不僅限于故宮博物院,各地博物館同樣存在。而作為故宮博物院或地方博物館,也不能只停留在發(fā)聲明、與他們劃清界限上,還應加大管理和懲戒的力度。這無論對單位、專家或規(guī)范文物市場,都是必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