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方面參與援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建成使用僅兩年就被拆除,原址被改建成商業(yè)地產項目,引起輿論熱議。目前,香港有關機構已趕赴實地了解,并與當地商討處理辦法,包括考慮要求收回捐款。面對質疑,綿陽市有關方面回應稱,原址重建屬于災后應急建設,學校缺乏配套設施,將投資7000萬建設面積更大的新校區(qū)。 原址重建花費600萬元,這不是小數目。若當初僅是作為應急建設,有沒有事先向捐款方說明?如果說清楚了,捐款方想必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捐款作出安排。香港方面當時若同意這么做,眼下也不會考慮收回捐款了。再說了,建設紫荊中學援建項目在前,規(guī)劃商業(yè)地產項目在后,當地修改規(guī)劃時,有沒有充分考慮捐款方切身感受? 可見,這首先不是學校有沒有擴建需求的問題,而是如何對待善款的問題。只有敬畏每一分善款,才能用好每一分善款。并不是說,捐款到了相關部門手里,想怎么用都可以。除了在使用前應與捐款方有良好溝通,當善款用途發(fā)生變化、項目有所更改時,更應取得捐款方的諒解。 敬畏每一分善款,也是來自捐款方的要求。香港方面考慮收回捐款,就在于善款來自于社會,在使用與監(jiān)督上都有嚴格規(guī)定。香港方面必須對公眾負責,保證善款不被濫用,否則其捐贈行為將受到公眾質疑。綿陽未經與捐款方充分協商就將援建項目拆除,無異于傷害了每一個捐款人。 我們愿意接受綿陽方面的解釋,我們也相信重新規(guī)劃是為了孩子們有更好的讀書環(huán)境,新建的地產項目能提升當地百姓生活品質,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但我們也要正視,此事確實在民間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很多人對綿陽的規(guī)劃前瞻性、浪費等提出質疑。相關部門有必要讓公眾知道的,就不只是新學校的規(guī)模有多大,或這么做是多么合理。要消除公眾疑慮,獲得捐款方的理解,當地更應坦承失誤,向捐款方和公眾致歉。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有所調整,不是不可以,但因涉及援建項目,需要格外審慎。 此事對災區(qū)重建工作,也是一個警示。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災區(qū)重建,關心善款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任何有損災區(qū)重建形象的行為,都可能傷害捐款人的積極性,進而影響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正因如此,災區(qū)政府部門必須以高度負責的心態(tài),認真對待每一分善款,用好每一分善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