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兩周前默克爾擲地有聲的“不支持歐元債券”,還是一周前薩科齊5小時的“閃電訪華”,均透露出作為歐元區(qū)中流砥柱的德法兩國,都希望在歐債現行解決機制下,集合多方力量,漸進而非激進地解決歐債危機。而作為全球外匯儲備第一的中國,自然成為歐元區(qū)寄望再度出手相救的對象。 作為歐元區(qū)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的德法,自然不希望被歐元債券綁架,用自身信用持續(xù)為歐元區(qū)債務國擔保,從而由“短暫救急”變?yōu)椤坝肋h救窮”。 而對于歐債持有大國的中國,不推出歐元債券,同樣符合中國利益。這亦是2009年底歐債危機爆發(fā)至今,中國官方多次表態(tài)對歐盟經濟有信心,并屢次增持歐債的原因所在——歐債危機必須在現行債務解決機制下,通過短期資本救助和技術性債務重組,以及中長期財政赤字壓縮和實體經濟振興,漸進地解決持續(xù)惡化的歐債危機。而非激進地推出歐元債券,掩蓋短期債務困境,從而埋下更為嚴重的長期隱患。 如果解決歐債危機,選擇推出歐元債券的激進之路,從而形成更為不確定且更為嚴重的風險,德法等國極可能為免身陷其中而脫離歐元區(qū),使歐元徹底崩潰。若果真如此,除歐元區(qū)所有國家均要蒙受難以承受之重外,對中國而言,亦是一個絕對的利空結局。 中國不希望歐債危機持續(xù)惡化,更不希望為了短期掩蓋歐債危機,而激進地推出歐元債券,從而形成更大的風險黑洞。因為一個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歐盟,更符合中國的利益。對于嚴重依賴出口加工的中國經濟而言,在短期內難以完成產業(yè)結構升級轉型的情況下,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歐盟至關重要。但自2009年底歐債危機爆發(fā)以來,中國對深陷歐債危機的“歐豬五國”(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累計出口降幅已近40%。 不推出歐元債券符合中國利益,還因為中國所持歐債的損失,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而如果推出歐元債券,反而會給中國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截至目前,中國持有歐債總額在6000億歐元左右,但其中債務風險大的“歐豬五國”主權債務不足20%。雖然以此權重綜合評估2009年底至今,中國所持歐債的損失比例在12%左右,而同期所持美債的損失僅7%。但如果從2008年次貸危機算起,中國所持歐債損失的比例則與美債基本相當,均接近15%,何況同期中國所持歐債的額度僅為美債的65%左右(歐元兌美元后)。 基于此,如果歐債遵循現行解決機制漸進解決,而不采用激進手段,產生更為不確定性風險的話,中國所持歐債的風險肯定會小于美債。所以說,不推出歐元債券,符合中國利益,更何況,如果推出歐元債券所造成的不確定風險,將歐元區(qū)拖入更難以自拔且極可能使歐元崩潰的局面,必然會再次造就美元10年前獨霸全球的地位。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國央行提出的“超主權儲備貨幣”策略,則是一個絕對的壞消息,它必將形成人民幣國際化難以突破的天花板。如果美債危機持續(xù)惡化,而歐債危機在命懸一線之后企穩(wěn),由此形成美元歐元雙雙衰弱后的相對穩(wěn)定格局,對于人民幣國際化而言,則會提供前所未有的寶貴時機。 這絕非不可能。實際上,在日本經濟持續(xù)20年不振且今年遭遇特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后,而英國受自身經濟體量影響且受歐債危機波及,人民幣極有可能在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助推下,經過10年至15年的深耕拓展,超過日元、英鎊的影響力,成為位列美元、歐元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結算和儲備貨幣。 不推出歐元債券,不僅符合德法的利益,更符合整個歐元區(qū)的長期利益,同樣也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