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通信服務性價比偏低,近來讓消費者很糾結。 香港特區(qū)政府電訊管理局近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一位上海居民每月要繳納408港元,才能享受到一個香港住宅用戶交納60港元獲得的移動通信服務。也就是說,香港的手機月費只占上海的14%。 內地與香港地區(qū)通信服務收費有如此之大的差距,背后則是大公司控制與自由競爭兩個迥異的電信供給市場 。事實上,內地消費者如今所面臨的高物價并不僅僅局限于壟斷產品,奢侈品乃至日常用品價格皆與香港特區(qū)形成了“落差”。物價普遍高企的格局,對提振內需政策已然形成強大掣肘,國人急盼相關制度改革早日出臺。 固話費堅挺、手機漫游費高企,內地電信資費水平飽受詬病,但在運營商壟斷市場的語境下難以得到根本性改善。雖然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與中國聯(lián)通目前各轄領地、彼此競爭,然而2007年四公司間的“交叉換帥”再清楚不過地表明,這些企業(yè)與其說是競爭關系,倒不如更像是利益共享的“同盟”。相形之下,香港通信業(yè)務開放較早,已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市場競爭壓力倒逼運營商們?yōu)榱松媸贡M渾身解數(shù),哪怕是實力雄厚的和記黃埔公司,為了確保公司在香港市場的強大競爭力,也不得不通過大幅裁減移動業(yè)務部門職位,降低營業(yè)成本。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壟斷意味著供給方低產出、高收費,而充分競爭市場則會給出相反的結論。 需要提及的是,除了電信等領域,內地高物價似呈普遍之勢。海外高檔化妝品經歷繳納增值稅、進口關稅及消費稅的層層“加碼”后,最終會以高于海外價格50%左右的身價擺上柜臺的事,大家早已習以為常。如果說奢侈品價格僅僅波及高端消費的話,那么近年來在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帶領下,日常生活用品價格的節(jié)節(jié)攀升已切切實實地影響了尋常百姓的生活。無奈之下,深圳居民假期到比鄰的香港購物已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因為深圳食鹽2元一包,而在香港超市為1.1港元;紅富士蘋果在深圳6元人民幣一斤,而香港為4.98港元……正是這些幾元、幾角錢的單價差距,吸引著深圳居民紛紛拉著拉桿箱將香港的奶粉、沐浴露、洗發(fā)水、甚至卷筒紙統(tǒng)統(tǒng)帶回家中。香港“購物天堂”冠冕由此也增添了幾多平民化色彩。 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至今,消費增長緩慢的短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提振,刺激內需呼吁了很久,管理層也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尤其自三年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刺激內需始終是夯實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抓手。但遺憾的是,內地市場高于海外的物價水平,遏制了居民“門前消費”的熱情。今年4月,海南離島免稅店在開張首日立現(xiàn)“爆棚”之景,“五一”期間更遭遇免稅商品供不應求的尷尬。免稅店以銷售國際一線品牌為主,商品單價不菲,但依然受到熱捧。足見相對價格優(yōu)勢是多么重要的吸引消費的因素,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絕非虛言。 筆者因此以為,調控部門與其費力引導,不如以降低各項費用為契機,設法大幅降低公共消費產品價格,那樣,最終的市場效應將遠超財政或者企業(yè)的眼前損失。當然,有效降低物價水平,不僅需要行業(yè)老大們反哺社會,更離不開國家財政的讓利。對于前者而言,適度放開國企控制領域,合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當是未來改革方向。一旦國企能與普通企業(yè)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原本扭曲的價格體系也將自動得到修正。對于后者而言,不外乎減稅與降低行政收費兩條路徑。事實表明,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稅費減免的作用非常明顯。以豬肉價格為例,在去年以來物價上漲的大背景下,豬肉價格總體表現(xiàn)平穩(wěn),就因為針對繁育母豬長期補貼政策抑制了肉價上漲的可能性。而眼下,菜價偏高也與高速公路高收費關系密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比發(fā)達國家高出一倍,過高的物流成本是商品價格畸高的重要因素。綜合這些因素,如果放眼長遠,減免稅費將能有效促動經濟的良性循環(huán),隨著企業(yè)留存收益增加、投資擴張能力提高,社會失業(yè)率將會降低,民眾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最終消費意愿總體強化。 物價水平回歸理性,是牽動多個主管部門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體制性變革予以推動。就此而言,不妨就以內地通訊資費向香港看齊作為本輪物價改革的突破口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