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最新吸納的成員國南非在內的“金磚國家”(BRICS)領導人第三次會晤,本周晚些時候將在海南三亞舉行。 2001年,高盛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在題為《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的報告中首次提出由世界四大發(fā)展中經濟體——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組成的“金磚四國”概念。報告認為,到2050年,BRIC將引領世界經濟。2009年6月,“金磚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首次會晤,“金磚四國”由此演化成為一種經濟合作機制。應南非要求,“金磚四國”于2010年12月商定,吸收南非為正式成員加入該機制,“金磚四國”即變成“金磚五國”,并更名為“金磚國家”。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黃金、鉑和鈀生產國,其國內生產總值約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是20國集團(G20)唯一的非洲成員。 作為新興經濟體集團,金融危機后,“金磚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擁有了更大的發(fā)言權,在國際經濟中地位顯著提升!敖鸫u國家”協(xié)商的在貿易中更多地使用本國貨幣結算,已于去年11月24日在中俄之間上演了“開臺鑼鼓”,新興經濟體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的發(fā)展速度快于歐美,緣于后發(fā)優(yōu)勢,目前“金磚國家”GDP總量占全球總量20%以上,近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而在他們身后,墨西哥、蒙古、阿根廷等國的后發(fā)優(yōu)勢也不可小覷。但眼下真要“金磚國家”引領世界經濟潮流,還缺少底氣,畢竟其工業(yè)化進程尚未走完,經濟實力大而不強。 整體而言,“金磚國家”面臨著五大困難,即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大、產業(yè)低度化、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通脹以及國際短期資本沖擊。 局部而言,中國需要“補鈣”(經濟泡沫),印度需要“滅赤”(財政貿易雙赤字),巴西需要“消脹”(通貨膨脹),南非則需要“均平”(身份壁壘)。因此,“金磚體制”在未來要想挑起領導世界經濟的大梁,還須壯大隊伍,積蓄力量,特別是要抱成一團。無論是要打破美元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還是爭奪在IMF會議中的話筒,都需要集團沖鋒,而眼下金磚四國還是松散型的經濟混合物,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還很有限。 不過,由世界新興經濟體組成的“金磚國家”機制,完全有轉移世界經濟重心的潛力,“金磚國家”也有擴容的余地,其后備力量十分可觀。從“金磚四國”到“金磚國家”,就像打開了一扇門,為“金磚”擴容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間。 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在未來10年內,將有10個經濟體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超過大型發(fā)達國家經濟體平均水平,按照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分別是:中國、印度、巴西、韓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和中國臺灣地區(qū)。另外,還有11個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G7國家中貢獻最低的意大利。這些經濟體降序排列是:尼日利亞、波蘭、南非、泰國、哥倫比亞、越南、孟加拉國、馬來西亞、阿根廷、秘魯和菲律賓。 那么,下一個躋身“金磚國家”之列的會是誰?墨西哥、土耳其、越南、尼日利亞等,都或含蓄或直接地表達了希望成為新“金磚”的意愿。而上述各國事實上稍早時候已被劃入“金鉆十一國”之列。據(jù)高盛預測,金磚“4+11”國的GDP總量到2035年可望超越七大工業(y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