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富的關鍵是權利和尊嚴
2011-03-01   作者:虞崇勝(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要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和民富問題,必須從權利和尊嚴兩方面入手。
  其一,必須充分認識到權利是實現民生和民富的前提和保障,黨和政府在工作中必須更加重視切實保障民眾權利。
  要保障權利,首先必須確立不同社會主體權利平等原則。然而中國在實現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由于權利平等原則貫徹不力和雙軌制的現實,致使實行市場化的企業(yè)與勞動者成為被歧視對象。對企業(yè)的歧視體現在行業(yè)準入、稅收優(yōu)惠等方面;對勞動者的歧視體現在薪酬、社會保障、養(yǎng)老保險等方面。這些不僅直接導致公民權利不平等,而且?guī)в忻黠@權利歧視和身份歧視。
  其次必須建立和健全制約權力的機制。真正的權力制約機制包括權力制約權力機制和權利制約權力機制。所謂權利制約權力機制,是就社會(公民)與國家權力關系而言,由社會決定機制、社會參與機制、社會自治機制和社會議政機制構成。
  社會決定機制解決的是國家權力來源問題。是社會決定國家,即經濟關系決定政治關系;是社會公民決定國家官吏,即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官吏是社會的公仆。
  社會參與機制解決的是國家權力產生的途徑問題。其形成是民主政治的根本標志。其要求是:社會中的任何公民都有權利參與國家政治管理和國家權力機構;社會中任何公民要想參與國家政治管理和國家權力機構,必須得到社會大多數人的同意和委托。
  社會自治機制解決的是公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問題。社會自治機制并不對國家權力直接制約,但通過各種自治形式,廣大公民直接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培養(yǎng)當家作主的意識。這在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劃出了各自邊界,對國家權力形成了一種無形而有效的邊際約束。
  社會議政機制解決的是公民監(jiān)督國家權力問題。在憲法和法律的指引下,社會成員以多種形式和渠道,直接了解和議論國家政治事務。而國家法律必須切實保障社會成員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使每個公民能直接與國家對話。這能改變長期以來國家政治生活對普通民眾表現出的“彼岸性”。
  一旦公民權利得到保障,廣大民眾的主體性就會彰顯,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會迸發(fā)出來。當下中國缺少的不是民眾解決民生和民富問題的積極性,而是切實保障公民權利、激發(fā)民眾自主解決民生和民富問題的體制和機制。
  其二,必須充分認識到尊嚴是實現民生和民富的人格和身份,黨和政府應借助國家政權力量充分保障和維護普通公民的尊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維護公民個體尊嚴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忽視個體的“共性”文化正日益向關注、尊重公民個體意志的文化轉換。近年來,從廢除收容管制制度,到禁止游街示眾,再到“不得侵害執(zhí)法對象的人格尊嚴”,我國政府正一步步將尊重人格尊嚴作為重要的執(zhí)政理念。
  但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轉換是一個長期過程,加之過分強調GDP的經濟發(fā)展方式影響,近年來有的地方政府在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忽視公民的人格尊嚴和主體身份,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時有發(fā)生。典型案例有:暴力拆遷、對犯罪嫌疑人公開示眾、對上訪人員隨意關押勞教、對舉報人以“誹謗罪”予以拘捕等。這不僅是對執(zhí)法對象人格尊嚴的侵害,也嚴重影響社會穩(wěn)定、政府形象和執(zhí)法公信力。
  公民尊嚴是人權的重要內容。人只有活得自由、體面和尊嚴,才會以主人的身份和心態(tài)從事各項勞動,才會積極改善自己和整個社會的生存環(huán)境,民生問題和民富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題中之意,社會主義要以社會為本位,以社會的每一個人為主義,任何侮辱人格、摧殘心靈和身份歧視,都是與社會主義價值相違背的。(本文摘編自《學習時報》,有刪節(ji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地方債券應全部投向民生 2011-03-01
· 社;饏⒔ūU戏磕嗣裆糙A 2011-03-01
· 民生路線是新時代改革的方向 2011-03-01
· 提高個稅起征點乃民生所急 2011-03-01
· 消費、民生、戰(zhàn)略轉型引領“兩會”投資 2011-02-2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產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