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2010版) >> 新聞茶館-言論
農行IPO:不爭大 要爭名
2010-06-28   作者:劉柯  來源:金融投資報
 
  對于很多人來說,農行IPO的價格似乎已經不重要了,是不是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IPO也不重要了,因為這個“最大”,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當年,中國石油是亞太地區(qū)最賺錢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過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市值,結果如何?最賺錢的企業(yè)讓A股投資者虧得最多。工行當年曾創(chuàng)造了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IPO,又如何呢?誰會說工商銀行的實力就是全球第一呢?
  中國企業(yè)大不大?說大也大。英國《金融時報》在5月發(fā)布了全球五百強企業(yè)排名,中石油首次超過美國?松凸,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yè),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移動則分別排第四和第十名。無論是中國石油還是工商銀行,一來就可以成為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讓人嘆為觀止,這既要得益于金融危機對國際知名公司股價的清洗,也要得益中國企業(yè)動輒以舉國之力打造的市值,“中字頭”是這些公司的最明顯特征。但就是這樣,也必須清醒,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日前召開的中央企業(yè)科技工作會議上說得很清楚,與跨國公司相比,中央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仍有很大差距。雖然125家中央企業(yè)中,有中石油這樣的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yè),可是數不出幾個產品能排上全球第一,更找不出一個全球叫得響的品牌。
  是做世界最大的企業(yè),還是做世界最有“名”的企業(yè),這是一個擺在中國企業(yè)面前的問題,在更多的時候,市值虛大未必有“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工業(yè)制造大國,但是我們的企業(yè)只在一些低端或中低端的產品和產業(yè)上贏得了國際競爭力,這是事實。讓我們看看市值第一的中國石油和國際巨頭的差距吧,實際情況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三家企業(yè)的年銷售收入合計尚不及殼牌石油公司一家,中國三大電氣集團的營業(yè)額僅為美國通用電氣的2.5%左右,約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的4.4%。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的2009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美國占據了241席,我國只有18家企業(yè)入圍500強,僅僅中央電視臺、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和國家電網勉強進入了前100,這就是差距。
  無論是被動做大也好,還是主動做大也好,中國企業(yè)往往能在“做大”上很成功,卻無法在有“名”上有建樹。“做大”是一種急功近利,而要有“名”,我們很多企業(yè)也在急功近利,總希望購買一兩個海外知名品牌,就能使自己“子榮母貴”,而到頭來一看,人家認的還是海外的品牌,自己卻一直深陷在平衡西方企業(yè)文化的泥潭之中。從TCL的湯姆遜,到聯想的IBM,再到上汽雙龍南汽羅浮,最后是吉利沃爾沃,誰敢說這種嫁接式品牌整合成功了?即使有些成功,是這些海外百年品牌的無形資產再塑輝煌,還是我們收購企業(yè)的自主品牌真的一步登天?靠資金實力的確可以在短期內買到品牌,卻無法買到真正的長期無形資產,更無法買到消費者一生的信賴。
  企業(yè)要做出“名牌”,靠的不是單純的做“大”,也不是一兩個跨國收購,而是要在技術上創(chuàng)新,在理念上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有核心競爭力,能聚集忠實消費者的名牌。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一思路,五糧液、貴州茅臺、同仁堂、云南白藥,這些有濃郁中國味道的民族品牌,也許不是世界最大,卻有著比“最大”更有親和力的市場穿透力的威力。這就是品牌的無形資產,就像麥當勞敢于說“如果全世界的麥當勞一夜之間全被燒光,麥當勞同樣能在一夜之間東山再起”,你沒有拳頭產品,沒有忠實的品牌擁躉,光靠松散的量的積累,缺乏質的飛躍,是無法實現這種豪邁的。
  但愿三五十年以后,中石油和工商銀行還能笑納世界最大公司的頭銜,當然,我們更希望這個頭銜讓位于中國的高科技公司和優(yōu)勢制造業(yè)公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農行A股詢價結束 募集資金有望達到245億美元 2010-06-25
· 農行IPO引發(fā)新股改革再思考 2010-06-25
· 農行定價預期對后市走勢影響加大 2010-06-25
· 農行IPO初步詢價完成 2010-06-24
· 定價遠高于預期 私募基金聲言將放棄農行 2010-06-23
 
頻道精選:
·測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