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市場目前所處的行情周期和201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情況,這兩者其實一個是歷史依據,一個是現(xiàn)實依據,將兩者有機的結合才能夠對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走向有一個大致客觀和理性的判斷。
調整的基調不變
從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周期來看,從20世紀90年代到2003年可以看作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期,2003到2008年是市場增長期,2009到2011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爆發(fā)期,盡管在增長期和爆發(fā)期中間都經歷過小的調整,但并未影響到市場向上增長的大勢。2012年到2014年,國內藝術品市場正在經歷一次較大的調整期。如果按照拍賣季來算的話,這次的調整期已經6個拍賣季,歷時已經有三年。從時間的軸向上來看,這個調整周期不可能在2015年結束,相反卻會得到延續(xù)。因此,從市場周期論來觀察國內藝術品市場給出的預判答案是調整,它會是國內藝術品市場在2015年發(fā)展的基調。
2014年國內藝術品市場行情的大數(shù)據也給出了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處于調整期的佐證。2014年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額估計在380億元,與2013年的438.07億元的成交額相比有13.26%的下降,如果將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市場的成交額計入在內,2013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年度成交額是623.77億元,同比2013年的625.52億元相比基本持平。從這兩組數(shù)據可以清楚地比較出,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調整是比較明顯的,而港澳臺市場的成交相對比較穩(wěn)定。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香港拍賣市場的行情與內地市場行情的發(fā)展并不同步。再看內地的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與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2014年和2013年數(shù)據的對比,也體現(xiàn)出2014年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調整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宏觀經濟發(fā)展的降速,經濟的放緩也對藝術品市場產生了外部影響。2014年國內GDP的目標是在7.5%,但最終的數(shù)字可能還會略低于這個目標。宏觀經濟的放緩會直接影響到每個個人和以家庭為單位的主體的消費意愿和投資意愿,這種影響主要是對個人和家庭在消費和投資信心層面上的影響。藝術品市場是一個信心市場。買家的信心決定了他們是否會產生進場,也影響到流入到藝術品市場中的資金量。目前進入到藝術品市場中消費、投資和收藏的個人和家庭大部分屬于
“高凈值人群”或者正在形成的中產階級,經濟的放緩會使
“高凈值人群”和中產階級在面對將藝術品作為一種個人或者是家庭投資選擇的時候會更加的謹慎,并且會動搖一部分本來有意愿介入藝術品市場的人的信心。經濟降速尤其是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
“通縮”對藝術品市場行情發(fā)展并非是利好消息。
畫廊市場新生機
2015年中國的畫廊發(fā)展在市場的調整周期中也蘊含了新的變化與生機。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在經歷過當代藝術市場2006到2008年的火爆期后,很多畫廊的盈利時代算是告一段落。由于國內畫廊與藝術家之間真正互利共贏的簽約代理機制未能完全建立,所以導致很多畫廊其實缺少可持續(xù)經營的后勁。因此,很多畫廊只能將眼光投向年輕藝術家,試圖從他們當中挖掘到有潛質的新資源。
近3年以來,除了畫廊也出現(xiàn)了很多積極推廣青年藝術家的平臺和機構,這些機構和平臺與畫廊一起做起了青年藝術家價值的發(fā)現(xiàn)者。青年藝術家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他們有創(chuàng)新性,有新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方式,他們代表了未來,而當下中國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會給年輕的藝術家提供很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我們期待通過畫廊和很多的機構的努力會找到這些新的市場資源,同時更加期望通過畫廊和很多機構的努力展現(xiàn)出中國藝術家的價值。年輕藝術家成為精英當代藝術畫廊的
“新大陸”。與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正處于低潮期不同,隨著這兩年市場的水墨熱,經營中國當代書畫的畫廊大踏步的進入到贏利時代,同時還要注意到當代書畫市場短期內投資的風險性正在提高。2015年的畫廊市場是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如何面對挑戰(zhàn)和把握機遇是很多畫廊必須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拍賣市場無異動
國內藝術品市場整體行情很大程度要參照拍賣,而觀察整體拍賣市場最核心的觀察指標是關注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的交易額通常會占藝術品拍賣市場40%的比例,所以,2015年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的走勢究竟怎樣需要判斷近現(xiàn)代書畫市場板塊的漲跌。2003到2005年以及2010和2011年市場兩次的增長其實都是由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帶動下發(fā)生的,而2003到2005年主要是由
“海派”畫家增長帶動的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畫家們的普漲,2010和2011年市場的
“牛市”卻是由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這幾位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大家精品帶動的。而無論是2013年市場的黃胄作品熱還是2014年的黃賓虹作品熱都不可能帶動整個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的行情。內地的拍賣市場目前遭遇的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入場資金的缺乏,而是精品資源的匱乏。資本市場經常講
“現(xiàn)金為王”,藝術品市場則是
“作品為王”。缺少近現(xiàn)代書畫名家精品的支撐就不可能使市場行情產生異動。所以,有沒有好的資源就成為2015年拍賣市場行情發(fā)展的關鍵。鑒于目前相對清淡的市場行情,賣方市場依然會持觀望態(tài)度。所以,2015年的拍賣市場行情的異動會是小概率事件,這也會拖累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行情止步不前。
購買力“金字塔”基礎穩(wěn)固
藝術品市場行情前進的動力來自于購買力。如果我們把處于藝術品市場交易終端的購買力看成是一個金字塔的話,藝術品的消費處于最低端,藝術品投資在中間,藝術品收藏處在金字塔頂端。藝術品消費本來應是購買力最基礎的支撐力,但國內藝術品市場近些年的投資氣氛濃厚,所以相對發(fā)達的卻是藝術品投資這個中間層次。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深入發(fā)展,近兩年有更多人開始消費藝術品,慢慢使處于藝術品購買力最底層的消費這部分變得厚實起來,這同樣會加高整個購買力金字塔,從而使購買力的結構變的更合理。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購買力仍會比較充足。在藝術品收藏領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更為年輕的收藏家,這些年輕的收藏家熟悉中西方藝術發(fā)展脈絡,在藏品的選擇上有自己的判斷,在視野上也更國際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將收藏選擇的落腳點放在了價值這個層面,這相對以往國內藏家通常跟著市場來收藏的方式有很大區(qū)別。在購買力的覆蓋面上,被當作消費、投資和收藏的藝術家的價值會隨著時間和市場的淘洗逐漸顯現(xiàn),其中一些經過檢驗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會逐漸轉換成市場未來交易的新籌碼,那自然也就會在未來帶動市場進入新一輪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