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的智慧 書籍的光芒
2012-10-23   作者:思郁  來源:21世紀網
 
【字號

    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有個著名的哲學論斷,被后人引述甚多,博爾赫斯就無數次提及古希臘的傳統(tǒng)中,口頭吟誦的魅力遠遠大于書寫文字。確實有些諷刺意味,因為這個著名論斷為后人所知,就因為柏拉圖用筆記錄了下來。蘇格拉底對書寫毫無興趣,更不相信其價值,他認為,寫下來的東西,無論關于何種主題,基本都是臆造出來的,根本不值得注意。
    在那部探討智慧與愛欲的《斐德羅篇》中,蘇格拉底說:“所以他不會看重那些用墨水寫下來的東西,也不會認真用筆寫下那些既不能為自己辯護,又不能恰當地體現真理的話語!(《柏拉圖全集》王曉朝譯)相對于那些活生生的口頭話語,書面話語只不過是它僵死的影像罷了。
    英國古典學家弗雷德里克·G·凱尼斯在《古希臘羅馬的圖書與讀者》也提到了這種說法,在蘇格拉底的另一個弟子色諾芬的著作中,也記錄了他老師類似的觀點。至少這個論斷可以說明當時書寫與書籍已經開始使用,也許只是沒有普及開來,遭到了保守人士的抵制,比如蘇格拉底更傾向于口頭教導與對話的述而不作傳統(tǒng)。了解這些古代人對書籍最初的看法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在于,當今時代里,我們更為傾向于悲觀的看法,認為電子書的出現,可能會改變紙質書籍數千年的命運。書籍沒有未來,閱讀的風潮即將改變,我們終于與古代人的觀點開始取得了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凱尼斯的《古希臘羅馬的圖書與讀者》一書其實是他在1932年應邀在倫敦大學所做的三個講座,主題雖然是關于古代圖書的生產,但由于新的考古資料的發(fā)掘,尤其是很多紙草文獻的發(fā)現,借此重新對古典學——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研究——的發(fā)源研究進行了總結和推演。
    穩(wěn)妥而言,古典學研究習慣從文藝復興開始敘述,因為文藝復興之前,囿于書籍資料的匱乏,即使知道古代學術早已開始了,但是面對那些零零散散的斷編殘簡,也無能為力。而凱尼斯正是在這種學術的背景下做了這些講座,根據當時新發(fā)掘的一些紙草文獻,將書寫傳統(tǒng)出現的時間往前推演了幾個世紀。
    根據他的考據,《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以文字書寫的形式撰寫的,而且有其抄寫副本以便游吟者記誦,但是,“要說清楚這些抄寫副本的形式究竟是什么樣子,或者它們究竟以何種方式傳播,卻要困難得多。沒有證據證明有任何可以稱之為‘閱讀人群’的存在”。因此之故,詩作的抄寫副本,即便存在,也非常少,歸于一些專業(yè)的背誦者,大眾則從專業(yè)的背誦者那里獲取知識——基本類似于我們小時候,走街串巷的說書人,他們通過說書的形式灌輸給我們一些民間傳說和文化。
    圖書史家沃爾特·奧恩在他的重要論文《口述文化與書面文化》里有一個核心的觀點,沒有任何一項發(fā)明,比書寫更能改變人類的意識了。因為從口述傳統(tǒng)到書寫傳統(tǒng)的轉變中,包含著一種社會方方面面的轉型。這種轉型借用、吸收、同時重塑了舊的傳統(tǒng),以適應新的交流形式和語境。
    奧恩有一個很很形象和巧妙的說法,他說:“即使在口述環(huán)境中,口述話語也通常被認為是編織或補綴而成的”。
    口述傳統(tǒng)中,為了保存知識,需要反復吟誦,方能熟稔于心。而在書寫傳統(tǒng)中,同樣保留了口述話語的特質。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書寫過程中,我們總是預先設想了場景,并且在腦中反復放映這一場景,才開始進行書寫。而蘇格拉底對話錄的形式一貫在口述到書寫傳統(tǒng)的轉型當中充當了關鍵角色,這是因為最初手抄本盛行時,手抄本文化為一部書保留了一種說話的感覺,一種在對話中形成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物件。對話錄設定的場景就如同口語文化中相互交談的兩個人,他們的對話保留了口述這一傳統(tǒng)的特點,但是又以文字記錄的形式保留下來的。
    古希臘羅馬時代里,從亞里士多德的時代開始,才真正具有了閱讀的大眾,我們也進入了一個讀者和圖書館的時代。按照凱尼斯的說法,亞里士多德偉大的著作,無論是關于物理科學的,還是關于政治建構的,如果沒有一批可供參考的藏書,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正是從他伊始,樹立了一種學術的樣板,他的弟子們也開始模仿老師的做法,搜集偉大的著作,雇傭專業(yè)的手抄者,傳道授業(yè),以此種方式延續(xù)學術的生命。也正是從此世紀,希臘世界由口頭演示過渡到了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真正的希臘文明得以傳延后世。
    古希臘的圖書館和檔案館事業(yè)在公元前六世紀進入了繁榮期,其后幾百年間,書寫文化達到了頂峰。書寫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
    圖書館藏書的質量和規(guī)模更是評價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依據,除了公共藏書之外,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私人藏書,亞里士多德的圖書館就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圖書館之一,他的學生和同行都可以入館閱讀。這個圖書館的命運也具有傳奇色彩:據說館藏的圖書多年后被亞歷山大人或羅馬人帶走了,也有人說流傳到了君士坦丁堡。戰(zhàn)爭給古代各大圖書館帶來了不祥的命運,書籍和知識不僅吸引知識分子,同時也吸引著野蠻人。比如后來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幾經戰(zhàn)亂和火災,損失慘重。但是它的威名至今不衰,我們一直都在想象著那個遙遠的智慧圣殿,一如博爾赫斯的言語,天堂就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那是對古希臘文明的致敬之辭。
    凱尼斯的《古希臘羅馬的圖書與讀者》一書,從古典文獻學的角度,考證了那一時期從貴族到普羅大眾對普及閱讀,傳播知識的巨大興趣。希臘文明得以流傳至今,與當時的日益平民化的閱讀氛圍有關,閱讀荷馬史詩、各種哲學家、喜劇詩人作品的比比皆是,這種閱讀不但通過書面文字,還通過手抄文本,更通過口頭傳播的方式散播開來。直至隨著基督教的擴張,對異教文化的大加撻伐,這股人文主義的思潮才陡然衰落。但誰敢說,這種衰落不是一次默默潛伏呢,就如同我們如今對書籍的悲觀命運,當文藝復興的光芒開始照耀歷史的天空,文明哪怕是以迂回曲折的方式,也注定會大放異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挖掘羅德島 進入古希臘時光隧道 2011-08-01
· “盧浮宮珍藏展”開啟古希臘文化之旅 2007-09-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