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山小火車 |
|
落日云海 |
|
阿里山與日月潭 |
|
阿里山原著民在表演 |
阿里山在臺灣省嘉義縣東北,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的總稱,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空間距離僅15公里,但由山下一層層盤旋繞上山頂?shù)蔫F路竟長達72公里,加上連通各森林區(qū)的支線,鐵路總長度超過1000公里。鐵道沿途有82條隧道,最長的達1300米;疖嚧┻^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四帶迥異的森林區(qū)。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堪稱三大奇觀。這里出產(chǎn)世界罕見的高級建筑木材,臺灣杉、鐵杉、紅檜、扁柏和小姬松,被稱為阿里山特產(chǎn)“五木”。每到陽春三月,阿里山又成為一個絢麗的櫻林。這里的櫻花馳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為花季,登山賞櫻花的游人絡(luò)繹不絕。山上有高山博物館,陳列各種奇木異樹,山上的植物園內(nèi)種有熱帶、溫帶、寒帶數(shù)百種植物,游人既可飽覽林海在微風(fēng)中泛起層層波瀾的勝景,又可增長知識。
晴天破曉時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觀賞云海,確是賞心樂事。游人但見云海茫茫,瞬息萬變,時而像連綿起伏的冰峰從山谷中冒出,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天外滾滾而來。難怪阿里山的云海被列為臺灣八景之一。觀日出的地點以祝山為妙,祝山海拔僅次于塔山,為2480米。每當(dāng)黑夜褪去,天空呈現(xiàn)魚肚白,祝山上先露出一絲紅霞,慢慢變成弧形、半圓、大半圓,越來越紅,越來越亮。一輪紅日先從云海邊上升,再從山頂冒出,光芒四射,很是壯觀。
阿里山被列為臺灣風(fēng)景區(qū)之一,美景早已為人所稱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由于山區(qū)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阿里山便成為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相傳以前,有一位鄒族酋長阿巴里曾只身來到阿里山打獵,滿載而歸后常帶族人來此,后人為感念他便以他的名字為此地命名。園區(qū)內(nèi)除了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外,亦保留了鄒族200多年原住民的人文資源,如今更因新中橫公路而與玉山國家公園串連起來,是一段兼具知性與感性的森林之旅。
通阿里山的鐵路可與日出、云海、晚霞、森林等“阿里四景”合稱“五奇”。鐵路全長72公里,卻由海拔30米上升到2000米,坡度之大舉世罕見;疖噺纳侥_登峰,似沿“螺旋梯”盤旋而上,繞山跨谷鉆隧洞,鳥雀在火車輪下飛翔。登山途中,你可見到高大挺拔的桉樹、椰子樹、檳榔樹等熱帶古木和四季常綠的樟、楠、櫸等亞熱帶闊葉樹,還有茂密的紅檜、扁柏和姬松等溫帶針葉樹,如同走進綠色迷宮,到了海拔2000米以上,則是以冷極為主的寒帶林了。這些奇木異樹,在阿里山上匯成一片綠色的海洋。山風(fēng)勁吹時,山林如驚濤駭浪,發(fā)出轟天雷鳴,形成阿里山著名的萬頃林濤。
凡是到阿里山的游客,都要親眼看看“阿里山神木”的雄姿。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車站東側(cè),聳立著一棵高聳入云的大樹,主干已折斷,但樹梢的分枝卻蒼翠碧綠,樹高52米左右,樹圍約23米,需十幾人才能合抱。據(jù)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齡,約生于周公攝政時代,故被稱為“周公檜”,是亞洲樹王,僅次于美洲的巨極“世界爺”。在周公檜的東南方有一棵奇異有趣的“三代木”。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榮,重復(fù)長出祖孫三代的樹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如今第一、二代的前身均已枯老橫頹,第三代卻依然欣欣向榮。
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云時,阿里山經(jīng)常出現(xiàn)景色壯麗的云海。登上山頂平臺,放眼遠(yuǎn)眺,白云從山谷涌起,迎風(fēng)飄蕩,時而如汪洋一片,淹沒千山萬嶺,露在云海上的峰類、樹木好像一座座浮嶼;時而如大地鋪絮,足下白茫茫一片;時而如山谷堆雪,林海中山頭若隱若現(xiàn),頗似海市蜃樓。若是晴天,落日的萬道金光照射在云海上,閃耀出千萬種色彩,茶色、杏黃、寶藍、艷紅、碧綠等變幻無窮,更顯神秘。
阿里山附近,還有姐妹潭和孔雀溪,也是游人訪幽探勝之地。姐妹潭是兩個相距百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猶如阿里山的兩只水汪汪的眼睛。相傳有兩位山地女孩在此雙雙殉情,故后人附會而稱姐妹潭。姐潭為長形,積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圓形,積水清淺,明凈似鏡。環(huán)潭樹木倒影如畫,并有涼亭、小橋點綴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