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身邊卻出現(xiàn)刷卡記錄?人在國內(nèi)卻有國外的消費記錄……隨著信用卡被“克隆”盜刷的風險日漸增大,信用卡用卡安全問題再次被持卡人熱議,尤其近期關于信用卡是否應設置密碼的討論更是眾說紛紜。信用卡業(yè)內(nèi)人士提醒,設立密碼對于卡片來說是一種保護,而持卡人平時也應該從細節(jié)處多留意用卡安全。
用卡安全有爭議
眾所周知,信用卡刷卡消費有憑簽名或憑密碼交易兩種方式,銀行一般建議持卡人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習慣來自由選擇交易方式。
但是此前一直被人們認為更為安全的憑借密碼交易方式被人質(zhì)疑——日前,一位網(wǎng)名為“Kcat”的網(wǎng)友發(fā)帖宣稱,信用卡不設密碼更安全。因為一旦遭遇盜刷,有密碼的持卡人將要付全責,但是憑借簽名消費的持卡人則可以通過認定權責由銀行來負責賠償。
但是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否認了這一觀點。“如果持卡人選擇憑簽名消費,是由商戶驗證客戶所持卡片的真實性及驗證客戶簽名來完成,但由于僅驗證簽名無法完全防范第三方冒用,因此發(fā)卡行一般推薦客戶盡可能使用密碼!苯煌ㄣy行信用卡專家如此表示。
事實上,密碼驗證是信用卡支付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驗證工具,同樣情況下有密碼的卡一定比無密碼的卡安全,因為多了一重驗證環(huán)節(jié)就多了一重保障,并且密碼的確是比其他工具更私密也更不容易被他人獲取驗證的信息。只不過,這樣的安全控制需要客戶本人參與和盡責。
讓我們假設一下卡片遺失時發(fā)生的情況,假如兩張卡片同時遺失,不設密碼的信用卡可以被人輕易地用于POS機消費或者進行ATM機取現(xiàn);而設置密碼的卡片則多了一重安全保障。在未知密碼的情況下,該信用卡無法被盜用。而且根據(jù)目前中國銀聯(lián)的仲裁規(guī)定,但凡音同(卡面上打制的凸字字母與持卡人身份證件上的姓名讀音相同),即認定“相符”,因此僅憑簽名確認消費的方式確實相對“危險”。
因此,對于信用卡是否需要設置交易密碼的問題,大部分業(yè)內(nèi)人士都認為,交易時不使用密碼驗證比有密碼更容易被盜刷。但同時也有銀行信用卡專家提醒持卡人:假如因為持卡人未妥善保管密碼,導致密碼泄露,比如曾將密碼信息提供給第三方、曾經(jīng)在不安全的設備或網(wǎng)站上操作造成密碼信息泄露等等情況,在信用卡被盜刷時,持卡人仍需對此承擔責任。
留意細節(jié)避風險
對于信用卡被盜刷的風險,持卡人能夠“倚靠”的銀行服務是“信用卡失卡保障”。
據(jù)了解,所謂的失卡保障是指銀行承諾對于信用卡持卡人掛失前一定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盜刷損失,由銀行承擔一定金額的賠付。目前銀行提供的失卡保障時間段一般為48小時—72小時。
“但并非所有銀行都推出了該項服務!迸d業(yè)銀行信用卡中心專家告訴記者,“有些銀行將這作為一項服務,持卡人可以免費享受,有些銀行則需要持卡人自己申請開通該服務!边@也就意味著,并不是所有信用卡都能享受失卡保障,也不是所有信用卡在被盜刷后都能獲得銀行的賠償。而且很多銀行規(guī)定,失卡保障只針對POS機刷卡消費,不包括通過網(wǎng)絡、電話和ATM機發(fā)生的盜刷。也就是說,失卡保障是被設限的,即便持卡人擁有了這一權益,未必就可以高枕無憂。
此外,目前雖有多家銀行擁有失卡保障賠付,可對掛失前一定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盜刷進行賠償,但基本針對簽名消費模式。這是因為對于設置密碼的卡片而言,密碼是持卡人預先設置的,密碼的泄露與持卡人自身的疏忽脫不了關系,對于這樣的損失銀行和商家自然是不會負責賠償?shù)摹?BR> 但目前也有個別能對設密碼消費提供賠付的銀行。如交通銀行信用卡的“用卡無憂”服務,在保障期間,針對持卡人通過POS機刷卡簽字完成的交易,掛失前48小時所發(fā)生的損失,不論是否設置密碼,包括憑“密碼+簽名”方式交易的盜刷也可以獲得賠償,可享每卡最高4萬元人民幣的賠付金額。
但是銀行信用卡專家提醒,為了避免盜刷風險,持卡人仍需在平時留意細節(jié),注意用卡安全!氨热绯挚ㄈ说侥壳氨I刷、"偽卡"盛行的歐洲和東南亞旅行或公干后,回國后盡量與發(fā)卡行協(xié)商換一下卡片卡號,以防原卡信息被盜取后在國外被盜刷。同時建議持卡人開通很多銀行提供的信用卡短信消費提醒。一旦信用卡被盜刷,這項服務可以及時提醒持卡人相關情況,減少損失的同時也可及時向銀行申請失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