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者在觀看麥綏萊勒作品介紹。記者
劉海峰/攝 |
比利時國際木刻大師麥綏萊勒的19幅版畫藏書票原作及近30多個國家的銅版、木版、石版、絲網版、綜合版等版畫藏書票精品300余件,目前正在位于天津漢沽的國際版畫藏書票收藏館展出。由于麥綏萊勒的版畫在國內存量不多,所以此次展覽尤為被業(yè)界關注。
藏書票是張貼在書籍扉頁用于標識擁有者的袖珍版畫藝術作品,起源于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隨著畢加索、高更、馬蒂斯等著名畫家參與創(chuàng)作,福樓拜、雨果等作家使用,藏書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最近幾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藏書票得到越來越多收藏者的青睞,其身價也與日俱增。
受魯迅推崇的木刻大師麥綏萊勒
據此次展會策展人,中國藏書票協(xié)會副會長同時也是收藏館館長的劉碩海介紹,法朗士·麥綏萊勒(1889-1972)是比利時版畫家,一生以木刻為主要武器,反對戰(zhàn)爭,擁護和平,歌頌光明,堅持進步。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他的木刻作品就被魯迅先生介紹到我國,也是魯迅先生推行新興木刻運動時最為推崇的版畫家之一。
“麥綏萊勒和中國很有緣分!眲⒋T海說,1933年麥綏萊勒的作品連環(huán)木刻《一個人的受難》《光明追求》《我的懺悔》《沒有字的故事》首次在中國出版。1958年9月,他應邀來華舉辦個人畫展,并參觀了我國多個城市,瞻仰了魯迅先生的墓地;貒髣(chuàng)作了《回憶中國》木刻組畫,曾在歐洲多個國家巡回展出。在他去世后的1986年,其作品又在北京等地巡回展出。
魯迅將梅斐爾德、麥綏萊勒、格羅茲和蘇聯(lián)版畫家的作品介紹到中國,從而成為中國現(xiàn)代木刻家們普遍效仿的對象。
1932年10月,魯迅在《文學日報》上發(fā)表《連環(huán)圖畫辯護》里就提到:“比國有一個麥綏萊勒,是歐洲大戰(zhàn)時候,像羅曼·羅蘭一樣,因為非戰(zhàn)而逃出過外國的。他的作品最多,都是一本書,只有書名,連小題目也沒有。”第二年,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麥綏萊勒木刻連環(huán)畫故事》四種,其中,《一個人的受難》由魯迅作序,《我的懺悔》由郁達夫作序,《光明的追求》由葉靈鳳作序,《沒有字的故事》由良友圖書公司編輯趙家璧作序。
劉碩海表示,麥綏萊勒的木刻插圖作品確實非常可觀。他曾為羅曼·羅蘭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創(chuàng)作木刻插圖666幅,也曾為莫泊桑、托爾斯泰、惠特曼、海明威等人的作品作過大量插圖。他一生刻制的木刻作品有近萬件,但有關他的藏書票作品存世的并不多,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版畫藏書票的“盧浮宮”
在天津漢沽一個僻靜院落里有一座二層小樓,被當?shù)厝朔Q之為版畫藏書票“盧浮宮”。這座看似普通的小樓,卻是目前國內首家、也是國際上規(guī)模最大的藏書票館。館長劉碩海被業(yè)內稱之為“中國國際版畫藏書票收藏第一人”。
1979年,劉碩海放棄天津的穩(wěn)定工作,回到漢沽家鄉(xiāng)延續(xù)版畫創(chuàng)作生涯。也正是在其影響下,當?shù)刂饾u形成了一個版畫藝術創(chuàng)作群體,漢沽也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版畫刻字藝術之鄉(xiāng)”。劉碩海利用出國交流等機會收藏有數(shù)千枚藏書票,其中不乏芬格斯坦、拜勞斯等國際知名大師的原作,在圈內名氣漸成,常有慕名前來觀賞者。他也一直希望能有一座版畫藏書票收藏館,供人們了解這門藝術,這一愿望直到2006年底才實現(xiàn)。
目前,漢沽國際版畫藏書票收藏館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館藏作品已經超過2萬件,成為一座集文化、收藏、學術、制作、國際交流為一體的多功能收藏館。
走進展館,一張張頗具歷史感的藏書票展現(xiàn)在記者眼前。據劉碩海介紹,一樓展廳內列有藏書票1000余張,是從2萬多張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二樓為版畫展廳,以銅板、石版、木版為主,中國著名版畫家黃永玉、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吳長江等人的版畫原作也在其列。整個展館藏品數(shù)量之多、藝術價值之高堪稱國內外之最。
劉碩海說,已經有白俄羅斯著名版畫家羅曼·薩斯托夫、意大利國際藏書票名家保羅、德國國際版畫名家喬瑟夫、奧地利著名大師芬格斯坦等多個國際名家的作品在此展出。有的原創(chuàng)者還會親自到場,與藏書票愛好者面對面交流。除了館藏品免費展覽,展館還開辟了藝術沙龍,成為收藏者交流和藏品交換的平臺。
他告訴記者,如今平均每個月就會有一次藏書票展覽,展出更替很快,檔期卻依舊排得滿滿當當。為保持館內流動著新鮮的藝術血液,劉碩海還會經常參加國際藏書票聯(lián)盟大會,與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的近千名藝術家和收藏家交流,了解國際藏書票發(fā)展趨勢,同時用自己精心創(chuàng)作的藏書票原作與他人交換到兩萬多件藏書票原創(chuàng)精品。一些國外藏書票收藏家甚至在晚年時將自己畢生收藏的作品捐贈給劉碩海的展館。
“書中蝴蝶”振翅待飛
藏書票是張貼在書籍扉頁用于標識擁有者的袖珍版畫藝術作品。由于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藏書票被稱為“紙上寶石”,抑或是“書中蝴蝶”。如今,這一“冷門”藝術正振翅待飛,迎接春天的來臨。
作為一個藝術門類,藏書票是版畫的一種。劉碩海告訴記者,藏書票較楊柳青年畫等大家所熟知的版畫要小得多。“它最早用于書扉頁的裝飾,長寬一般在10至15厘米,畫面上通常要標注拉丁文EX LIBRIS,意為‘我的藏書’。藏書票的下方還要用鉛筆寫上創(chuàng)作者的名字、創(chuàng)作年代、序列號等信息!
中國傳統(tǒng)版畫藝術由來已久,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木版印刷的書籍插畫,但以藏書票的面目出現(xiàn)是從近現(xiàn)代才開始的。劉碩海說,藏書票最早起源于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作為藏書標記使用,比郵票的出現(xiàn)還要早,內容也大都是貴族家族徽志圖案。后來,藏書票逐步傳至整個歐洲大陸以及美洲、亞洲等地區(qū)。
隨著畢加索、高更、馬蒂斯等著名畫家參與創(chuàng)作,福樓拜、雨果等作家使用,藏書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功能也從實用性向藝術審美層面過渡,內容更加精美。1966年,正式的國際性組織“國際藏書票聯(lián)盟”誕生,每兩年舉辦一次年會,進行學術交流及藏書票的交換,對于促進國際間的藏書票藝術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藏書票傳入我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最早由西方傳教士、外交官及西方學者帶入中國。彼時,魯迅、郁達夫、葉靈鳳等作家文人被這一“納萬物于方寸”的藝術吸引,將之介紹到國內。1933年前后,葉靈鳳親手繪稿刻印了“鳳凰”藏書票贈予日本友人,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學人藏書票。
劉碩海說,魯迅等人之所以推崇并倡導藏書票藝術,與所處時代不無關聯(lián)。當時,新文化運動主張戰(zhàn)斗性,藏書票作為一種“戰(zhàn)斗”工具,服務于新文化宣傳。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魯藝”木刻工作團版畫家羅工柳就曾創(chuàng)作過一幅藏書票,其上有兩個八路軍戰(zhàn)士的頭像、一面紅旗和一把橫置的木刻刀,組成了一個極其簡潔凝練的畫面,是一枚珍貴的革命題材藏書票。
盡管藏書票屬于印刷品,但劉碩海認為,由于其底版為藝術家手工刻制,作品可用于欣賞、交流,屬于原創(chuàng)藝術作品,所以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最近幾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藏書票得到越來越多收藏者的青睞,其身價也與日俱增。在2008年的一場嘉德藏書票拍賣專場上,一枚由我國著名版畫家李樺為葉靈鳳特制的藏書票,成交價高達2萬多元。而國外大師如芬格斯坦、拜勞斯等早年的作品,也早已拍賣到三四萬元。作為“書中蝴蝶”的藏書票已經化繭成蝶,振翅待飛,閃耀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