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畫和瓷雜等傳統(tǒng)藝術品市場價格仍呈瘋狂漲勢之時,如果試圖挖掘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內(nèi)“價值洼地”和下一個熱點,一直處于“非主流”狀態(tài)的當代影像藝術或許在列。
越來越多的中國新富喜歡直接用“投資”表明自己進入當下中國藝術市場的目的,他們購買和收藏藝術品或許更在乎的是買進賣出間獲得的利潤。當然這無疑與2003年以來全球性通脹和資產(chǎn)價格暴漲使藝術品市場獲得空前關注,以及2009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連續(xù)上演的“暴富”神話有關。
然而在尚未十分成熟的中國藝術市場,尤其是新入場資金的表現(xiàn)大多是無序的,盡管某種程度上推升了藝術市場的繁榮,但由于藝術品有別于其他投資品種的特性,藝術市場遲早將回歸以價值而不是價格為主導。
有一種藝術叫“影像”
影像藝術通常包含了運動影像、圖片和新媒體藝術。毫無疑問它是跟隨著人類社會技術與工業(yè)化的腳步而逐漸興起。其中攝影藝術已有百年歷史,而錄像藝術則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
影像藝術結合了光影、表演、裝置和戲劇化的敘述方法,具有多方位質(zhì)疑的能力,是某種觀念性的視覺形態(tài),是一個由膠片、電子像素構成的與過去人文時代完全不同的藝術世界。
巴黎市立現(xiàn)代美術館影像收藏負責人奧迪爾·布爾呂洛(OdileBurluraux)告訴記者,在西方,基于影像,尤其是動態(tài)影像上的藝術實踐,建立了一種所謂“后表現(xiàn)主義”的藝術——為什么要將作品凝固在一種形式里,而不是凝固在一種創(chuàng)意、一種思想、一種情緒或一種經(jīng)驗里?
影像藝術家們的藝術模式呈現(xiàn)出6種特點:1.接近影像藝術的傾向——電影、電視、攝影、攝像等——重視從現(xiàn)實到再現(xiàn),這個不易被察覺的過程;2.作品不一定存在統(tǒng)一的形式語言,但都趨于以激活其所處的環(huán)境為己任;3.他們呼喚觀眾的參與(身體的,觸覺的,視覺的,語義的);4.通常建立在社會性的概念上;5.主張集體性的創(chuàng)作;6.試圖引入作品其他關系并由此重新創(chuàng)造展覽的模式。
這家富有盛譽的美術館成立于1937年,擁有超過八千件的藏品,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舉辦多種錄像方面的展覽。而中國的錄像藝術則在1988年起步。
今年5月,巴黎市立現(xiàn)代美術館與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合作,將法國20位影像藝術家2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帶到中國開展,借此拉開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試圖梳理中國本土影像藝術史的帷幕,民生也將在今年9月舉辦《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之——中國影像藝術(1988-2011)》大展。
在他們的展覽中有一件作品似乎能令人厘清影像藝術的意義。這是一位著名的法國影像藝術家的《齊達內(nèi),一幅二十一世紀的肖像》,取材于足球明星齊達內(nèi)在2005年的一場真實比賽。藝術家在賽場內(nèi)不同視角放置了17架35毫米膠片攝影機,同時捕捉球場上齊達內(nèi)的一舉一動,而其他球員都是被忽視的。
奧迪爾·布爾呂洛告訴記者,當初購買這件作品的其中一版,花費“十分昂貴”,而一部齊達內(nèi)的紀錄片,在超市里花費20歐元就可以買到。以至于她們在向巴黎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申報時,一些官員非常難以理解為何要以遠遠高于20歐元的金額,去購買這件作品。
“但購買藝術作品我們必須考慮到藝術家的聲譽和受歡迎程度,藝術性以及制作難度,在美術館展覽需要專門的裝置和優(yōu)質(zhì)的聲音系統(tǒng)。”
在繪畫和古玩等人們習以為常的藝術品類整體價格仍呈“妖魔化”狀態(tài)之下,如果試圖挖掘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內(nèi)“價值洼地”和下一個熱點,一直在藝術收藏領域處于“非主流”狀態(tài)的當代影像藝術或許在列。
20年前,當年的藝術新銳張培力帶著他的第二個錄像藝術作品《衛(wèi)字三號》來到上海,在衡山路附近的一個地下車庫內(nèi),參加“車庫91展”,據(jù)稱當時有301人參觀了展覽,這是錄像藝術在中國的第一次正式公開展示,盡管還是處于“地下”狀態(tài)的,F(xiàn)今,張培力的作品已大多被西方藏家收入囊中,每版作品的均價穩(wěn)定在數(shù)十萬人民幣。
也是20年前,解海龍一張名為《我要上學》的攝影作品,以一個充滿渴求的“大眼睛”女孩感動了無數(shù)人。2006年,“大眼睛”在中國首次影像專場拍賣上創(chuàng)下30.8萬人民幣的最高紀錄。這場拍賣會上,共有132幅中國攝影作品上拍,成交率61%,成交額240多萬元。業(yè)內(nèi)常常將此視為中國影像藝術市場的開端。
收藏:繼續(xù)跟在西方藏家身后
盡管如此,對于這個更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影像藝術市場在歐美等國家早已十分成熟,裝置和影像藝術品成為西方當代藝術主要表現(xiàn)手段和藏家主要競逐對象,有取代繪畫藝術主流地位之勢。在拍賣界,影像作品的單張價格早已突破百萬美元。而中國還停留在單張幾萬到幾十萬人民幣的階段。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進入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香格納畫廊在90年代末已經(jīng)與楊福東、徐震等年輕的影像藝術家合作。用畫廊負責人勞倫斯?何浦林的話來說,“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很有意思,他們在學院里學習的都是架上繪畫,但更愿意嘗試新的材質(zhì)和媒介進行多元化創(chuàng)作,這在中國必定將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
而在2002年前后,畫廊就開始接觸一批又一批熱衷于中國影像藝術的西方藏家。一對通過畫廊收藏影像藝術的一對美國夫婦,一口氣收藏了大約20件中國年輕藝術家影像作品!皟r格非常便宜,第一批購買的是楊福東和向利慶的攝影作品,直接去刷卡,花費才幾萬元人民幣。”他們曾是上海美術館第一個自費做中國當代影像展的收藏家。
“迄今,這些年輕的藝術家作品的價格仍然偏低,但事實上其作品價值都受到很高評價。”勞倫斯·何浦林說。
更早對此發(fā)生興趣的是在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方面負有盛名的尤倫斯,他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就收藏了大量的中國影像藝術和裝置藝術。
“對于中國藝術收藏來說,影像作品的收藏似乎還處于零星、無規(guī)劃的狀態(tài)。當然也有很多力量,試圖對影像收藏進行引領和推動,但總體效果還沒有顯現(xiàn)出來。而西方的藝術機構和收藏家相對來說,已經(jīng)能很成熟地對影像藝術作品進行系統(tǒng)收藏。”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副館長郭曉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去年4月份成立了一個由郭曉彥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的民生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對中國當代藝術史及現(xiàn)狀進行梳理和研究,目前的重點就是當代影像藝術,范疇主要集中在運動影像。
“事實上,國內(nèi)的影像藝術幾乎到2000年以后,才逐漸被‘合法化’,被學術承認為當代藝術門類中的組成部分。美術館有責任去做基礎梳理和收藏研究的工作!彼f。
2002年,中國首家專業(yè)攝影畫廊“百年印象”成立,這在國內(nèi)影像收藏一級市場建立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當時,所有作品的入市價格均為600美元(約5000元人民幣)一張,而這個價格遠低于國際上的參照價格,他們95%藏家都來自歐美。大致分為:收藏機構、職業(yè)藏家、藝術愛好兼收藏者。同年的平遙攝影節(jié),法國國家攝影中心大量收藏中國攝影名家的作品,出價二三百美元一張。
相比之下,自2006年國內(nèi)開始出現(xiàn)影像藝術專拍以來,成交率和成交金額都表現(xiàn)平平。在學術上,中國至今也還沒有完整、權威的影像理論教材來系統(tǒng)闡述分類問題。
由于當代影像史的學術梳理欠缺,國內(nèi)藏家缺乏一個能夠用來作為參考,并指導投資和收藏的評價體系。因此他們更愿意關注于有把握的、熟知度較高的藝術品門類,而對這種可復制的藝術品心存疑慮。
對此,香格納畫廊的勞倫斯·何浦林向記者解釋說,目前影像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藝術家親筆簽名和版數(shù)限量,藝術品在進入市場時需要確定好規(guī)格和版數(shù),以合理的版數(shù)和價格與市場對接非常重要,二者按照常規(guī)是相輔相成的。藏家按版收藏,版數(shù)成為稀缺性的體現(xiàn),而這方面是由藝術家確認保障,畫廊對此把關。一般來說前幾版的售價相對較低,越到最后幾版,價格提升就越多。
目前,私人收藏以攝影作品和單屏錄像居多,多屏錄像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展示空間,相關的裝置也要另外購買,這類藝術品收藏以美術館和機構偏多。
藏家收藏作品后,版權仍是藝術家的,如果要在公共場合播放,就要經(jīng)過藝術家的同意。
市場:下一個“潛力股”?
從市場角度來說,尚不成熟的模式、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異通常意味著升值潛力與機會。
據(jù)敲下中國影像專拍第一錘的北京華辰拍賣公司負責人李欣介紹,目前一般名家攝影作品市場漲幅約在10%到30%,孤品漲幅100%到300%,2006年幾百元的單張攝影,如今大都已進萬元級,甚至突破十萬元。2010年北京華辰影像拍賣中,紀實攝影占成交額的60%,一張作品被拍賣一次,其價格就呈現(xiàn)10%至30%的增長態(tài)勢。
但相比當代藝術的其他品類,影像藝術品整體價格依然相距甚遠。
“中國影像收藏確實目前的門檻不是很高,也有很好的作品還在藝術家或者代理畫廊的手中。而影像創(chuàng)作卻是當代藝術中最活躍和有可能性的領域,也是年輕一代藝術家越來越投入力量的領域,未來的可能性很多!泵裆F(xiàn)代美術館副館長郭曉彥表示。
畫廊也同樣看好這一領域,香格納如今已經(jīng)與國內(nèi)20位左右的影像藝術家有合作,勞倫斯?何浦林認為,由于此前中國缺乏多媒體教育,對于稍早一批國內(nèi)藝術品藏家而言,影像藝術肯定接受度不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年輕化的“新富”們進入市場,影像和技術的捆綁特征具有無限的發(fā)展空間。參照西方藝術發(fā)展,影像藝術的多媒體化趨勢已明朗,在所有藝術品門類中影像是最有發(fā)展和前瞻性的藝術形式。
同時,類似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這樣,對中國當代藝術史進行研究的機構和個人也越來越多,影像藝術作品的重要性,影像藝術家的重要性都會不斷被定義出來。這無疑將推動市場升溫。
如今,當國內(nèi)藏家還在以幾近瘋狂的價格搶購那些大多是西方藏家在幾十年前低價買進的中國繪畫作品時,尤倫斯們,似乎又開始靜靜地吸納著中國藝術市場的下一個“藍籌股”。這個基本上由海外市場推動下形成并成長的新興市場,隨著近年海外市場實力減弱,國內(nèi)藏家正面臨更多機會在。
以拍賣界的觀點來說:“現(xiàn)在是收‘貨’的季節(jié),建倉的時候,投資影像的最好時機。”
影像藝術ABC
概念定義:通常包含了運動影像、圖片和新媒體藝術,結合了光影、表演、裝置和戲劇化的敘述方法,具有多方位質(zhì)疑的能力,是某種觀念性的視覺形態(tài),是一個由數(shù)理、膠片、電子像素構成的與過去人文時代完全不同的藝術世界。
內(nèi)在價值:目前影像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藝術家親筆簽名和版數(shù)限量,藝術品在進入市場時需要確定好規(guī)格和版數(shù),藏家按版收藏,版數(shù)成為稀缺性的體現(xiàn)。一般來說前幾版的售價相對較低,越到最后幾版,價格提升就越多。
藏家情況:目前,私人收藏以攝影作品和單屏錄像居多,多屏錄像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展示空間,相關的裝置也要另外購買,這類藝術品收藏以美術館和機構偏多。
市場前景:裝置和影像藝術品已成為西方當代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和藏家的主要競逐對象,有取代繪畫藝術主流地位之勢。在拍賣界,影像作品的單張價格早已突破百萬美元。而中國還停留在單張幾萬到幾十萬人民幣的階段,未來升值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