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5月2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4949元,與上一交易日的6.5038相比升89個基點。此數(shù)值逼近本月早些時候創(chuàng)下的匯改以來高點。
美元徘徊創(chuàng)人民幣上漲機會
一位期貨公司分析師對《每日經(jīng)濟新聞》表示,美元的反彈出現(xiàn)一定阻力,在此情況下,人民幣在中間價的引導下有可能回到前期的高點。
截至5月25日收盤,美元兌人民幣詢價系統(tǒng)收于6.4935,較前一交易日下滑40點。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歐洲債務危機有可能深化的影響已逐漸被市場消化,對美元來講,強勢的反彈受到阻力,給人民幣的上漲讓開了道路。
自4月底以來,美元指數(shù)反彈逾4%,“但是美國財政狀況并沒有明顯好轉,如果不能在縮小債務方面取得進展,美國還是可能采取寬松貨幣政策,繼續(xù)印刷鈔票對美元而言是個利空因素。”該分析師表示。
昨日,有媒體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人民銀行官員的話稱,為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提高雙邊波動,抑制單邊投機,人民幣對美元的上下波動區(qū)間,擬從目前不超過中間價千分之五,再次予以擴大。目前,央行尚未對此消息表達意見。
人民幣“應該”升值?
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在高位運行,使得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難以緩解,市場人士觀點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上升可以緩解輸入型通脹的壓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降低類似原油、糧食、銅礦、鐵礦等大宗商品的進口成本。另一方面,一次性大幅升值也能打消由于持續(xù)升值預期引起的熱錢涌入。
但是由于擔心人民幣大幅升值造成出口企業(yè)的經(jīng)營困難等多方面原因,目前中國仍然堅持匯率的“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大原則。”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認為,在上一輪人民幣升值過程中,中國的出口企業(yè)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但是可以看到人民幣的升值并沒有導致出口的衰退,應該看到,在升值壓力下,出口各個行業(yè)更應該優(yōu)化配置,優(yōu)勝劣汰,主動調整經(jīng)濟結構。
中國央行自2005年7月21日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2007年5月21日將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3‰擴大到5‰;2010年6月19日宣布重啟匯改,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自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小幅升值,以中間價為計,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5%。
目前,多家市場機構預測今年全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在3%—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