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類影像藝術品的收藏(上)
2011-02-25   作者:中國特稿社供本報特稿 曾璜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字號

    解海龍《希望工程——大眼睛》1991年攝 銀鹽紙基 20×24英寸 限量30張 2006年華辰秋拍 起拍價24萬-30萬元 成交價30.8萬元

    侯波 《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攝 銀鹽紙基 11×14英寸 非限量 2009年華辰秋拍 起拍價1萬-1.5萬元 成交價1.1萬元

    王文瀾《走向開放》1986年攝 銀鹽紙基 20×24英寸 限量30張2007年華辰春拍 起拍價1萬-1.5萬元 成交價1.1萬元

    翁乃強 《知識青年到北大荒》 1968年攝 藝術微噴 30×36英寸限量10張 2007年華辰春拍 起拍價2萬-4萬元 成交價17.6萬元

    吳家林 《斗雞 云南綠春》 2004年攝 銀鹽紙基 20×24英寸限量30張 2007年華辰春拍 起拍價1萬-1.2萬元 成交價1.1萬元

    亨利?布勒松 《蘇聯(lián)工會》 銀鹽紙基 11×14英寸 非限量 2007年華辰春拍 起拍價3.8萬-4.5萬元 成交價3.52萬元

    紀實類攝影藝術品的收藏在國外已經(jīng)有了幾十年的歷史,是一個有著特性和規(guī)律的完善的藝術收藏門類,但是在中國才剛剛起步,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和機會,很多藏品處于市場的起步價格,也是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價格洼地,是收藏和投資的潛力股。

  紀實類影像藝術品收藏在中國的興起

  20世紀90年代,有幾位外國的收藏家,手持一份中國攝影家的名單和圖錄,游走在大江南北各藝術家部落,默默收藏著中國當代著名攝影家的代表作。如今,他們中有人已經(jīng)擁有了北京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攝影書店,有的執(zhí)掌著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中心,有的則成為國外著名收藏機構在中國的首代。
  那時中國不僅沒有攝影藝術品的價格參考體系,攝影家也不了解攝影收藏的規(guī)則,不懂簽名版數(shù)、藏品的材質(zhì)和技術要求。但同時,中國紀實類攝影藝術品的收藏也得益于這個時期,得益于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起和國外攝影收藏的升溫。
  2002年,北京“百年印象”畫廊創(chuàng)建,開始代理翁乃強、王文瀾、解海龍、林永惠、王征、楊延康、姜建等重要紀實攝影家,啟動了中國紀實攝影藝術品的一級市場,標志著攝影收藏在中國的起步。
  經(jīng)過近十年的風風雨雨,目前國內(nèi)已有愛普生影藝坊、北京百年印象、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影易時代、映畫廊、巴黎北京攝影空間、大河影廊、see+影廊、國際影像、藍寶影天、東磊影廊、泰吉軒、上海全攝影畫廊、比極影像、M97畫廊;鄭州全視影廊,鼓浪嶼影廊等經(jīng)營著紀實性攝影藝術品的專業(yè)影廊,還有很多成熟的經(jīng)營當代藝術的畫廊也都經(jīng)營著紀實類影像藝術品。
  2006年華辰影像秋拍專場,上拍了一批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的紀實類攝影藝術品,廣東嘉德和北京誠軒隨后也開設了影像拍賣專場,其中也包括了紀實類攝影藝術品,而成交價格高達30萬元的解海龍代表作“希望工程——大眼睛”,則引起了全社會對紀實攝影藝術品收藏的關注。

  紀實類影像藝術品的界定

  長時間以來,收藏界有人質(zhì)疑:“紀實攝影你家也有,我家也有,怎么收藏?”
  持有這樣觀點的人,可能沒有機會了解國外大博物館收藏的紀實類攝影藝術品,也不了解紀實類攝影藝術品所應具有藝術品的品質(zhì),將紀實照片的史料價值和紀實類攝影藝術品混為一談。
  這里不妨借用書畫界的例子來解釋其中的差別:王羲之的字帖小學生人手一本,但真跡是世界上頂級博物館里的鎮(zhèn)館之寶,2010年在拍賣現(xiàn)場創(chuàng)出幾個億人民幣的成交記錄。攝影與字畫一樣,收藏的是具有視覺藝術價值和包含了攝影高科技含量等眾多因素的高品質(zhì)的原作,也就是收藏界所稱的“真跡”,而非影像。
  在攝影收藏領域,還要強調(diào)“紀實類影像藝術品”的概念。紐約國際攝影中心著名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ChristopherPhilips,ICP)對“紀實類影像藝術品”給出的界定是“用紀實性手法創(chuàng)作的攝影藝術(FineArtPhotography)!蹦切┏涑饷襟w和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攝影展,那些僅僅客觀記錄外部世界的照片,并不具備藝術品的屬性和收藏價值,而且市場的價格也很低。
  不妨看看國際主要拍賣市場上的“紀實類影像藝術品”:亨利?布勒松(HenriCatier-Bresson)的“決定性瞬間”、安塞?亞當斯的“區(qū)域曝光”、尤斯福?卡什(YousufKarsh)的“人物肖像”、阿杰?科特茨(AndreKertesz)的“幾何的畫面和完美組構”、戴安?阿巴斯(DianeArbus)的“怪誕人像”、羅伯特?卡帕(RobertCapa)的“戰(zhàn)爭”、羅伯特?法蘭克(RobertFrank)的“反決定性瞬間”、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SebastiaoSalgado)的“詩意”、安妮?萊博維茨(AnnieLeibovitz)的“時尚”,等等。
  1950-1980年代,攝影在中國作為藝術的一類,與書畫、油畫、文學、戲曲、舞蹈等其他美術形態(tài)一樣,主要由現(xiàn)實主義作品所構成,紀實類的攝影形態(tài)在攝影領域占據(jù)了主導位置,藝術攝影也主要由紀實類攝影所構成。也就是說,新中國的攝影藝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主要是紀實類的影像藝術品。

  誰將成為紀實類攝影藝術品市場的指標股

  由于中國影像收藏出現(xiàn)的滯后,中國攝影史很多離世的重要攝影家,如新中國第一代攝影家沙飛、陳正青、齊觀山等,僅留下了具有史料價值的影像,而少有可供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真跡。
  2003年,西部著名攝影家侯登科英年早逝,在中國引起了誰來收藏攝影家的討論。侯登科是中國重要的紀實攝影代表人物之一,“麥客”是侯登科最重要的代表作,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市場上的侯登科的攝影作品,極少數(shù)由作者親筆簽名,大多是由其授權代理人簽名的藏品。
  中國攝影收藏市場經(jīng)過五年的穩(wěn)步發(fā)展,進入了構建“中國影像收藏指數(shù)”的階段,誰將成為中國影像收藏指標藝術家?首先,這些攝影家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的因素:遵守攝影收藏市場的規(guī)則,擁有良好的信譽;作品有足夠的成交量;透明的成交價格。
  參照國際收藏市場的標準,兼顧藝術家的信譽、作品的完成度和質(zhì)量,還有過去五年的市場表現(xiàn)等因素,藏家可以關注以下幾位藝術家:
  侯波的領袖肖像。年近九十的女攝影家侯波在上世紀50年代曾任中南海攝影師,拍攝了大量的第一代中國領導人。很多人收藏侯波的照片是因為照片的內(nèi)容為“紅色經(jīng)典”,殊不知從圖像學的角度說來,侯波照片中的嚴謹、重大,富有強烈的形式感,奠定和構成了新中國領袖肖像所特有的視覺形式和傳統(tǒng),極具中國攝影美術的傳統(tǒng)和意義。
  翁乃強的紅色經(jīng)典。翁乃強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攝影系主任,是中國第一代接受過正規(guī)學院教育的攝影家,其代表作《回放》和《北大荒知青》以強烈的油畫視覺和色彩構成而成就為紅色經(jīng)典攝影藝術品。這些從不擺布、為宣傳報道所拍攝的照片,是研究中國的新聞攝影,報道攝影,宣傳攝影,乃至當下的觀念攝影不可多得的范本。他的照片無論從拍攝的內(nèi)容,還是從視覺構成都將在中國的攝影發(fā)展史中顯現(xiàn)出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王文瀾的純攝影。現(xiàn)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的王文瀾是新時期中國純攝影藝術(purephotography)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國新一輪“紀實攝影”活動的先知先覺者。王文瀾的攝影作品無論從攝影的技術技法、還是視覺表達,還有在影像哲理和美學的感悟都是同時代的佼佼者。他拍攝的內(nèi)容、社會意義、歷史意義、對現(xiàn)實的評判意義對20多年來不斷發(fā)展壯大,并走向成熟的新時期中國紀實攝影運動有著很大的影響,是新時期影響了幾代攝影人的攝影家。
  解海龍的《希望工程》。解海龍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偶然了解到“希望工程”后,開始記錄中國貧困地區(qū)的基礎教育和失學兒童狀況,在一年時間里,解海龍自費走了12個省、28個國家級貧困縣、100多個學校,這些照片的發(fā)表,引起了全社會對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問題的關注和援助,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地區(qū)孩子的生存狀況,從根本上改變了幾代中國農(nóng)民的命運,他所取得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是其他任何攝影項目都難以企及的。在攝影發(fā)展的歷程中,解海龍和《希望工程》推動了攝影從“紀錄社會”向“改變社會”的功能轉(zhuǎn)變,在政治上為紀實攝影正了名。從此,在當時還不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中國的攝影師可以名正言順地拍攝任何看似負面的題材。作為中國紀實攝影發(fā)展歷程中最重要作品之一,解海龍的《希望工程》也成為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改革轉(zhuǎn)型期最為珍貴的視覺文化遺產(chǎn)。
  吳家林的《云南山里人》。吳家林在4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以特有的敏銳和視覺表達,讓照片充滿著“決定性瞬間”,無意中成就為馬格蘭圖片社布勒松影派在中國最典型的代表人物。馬克?呂布(MarcRiboud)認為吳家林的照片將“豐富的景象排列在一個看上去自然,但也同時又是十分精細的框架內(nèi)!眳羌伊肿鳛榈谝晃猾@得美國瓊斯母親基金會國際紀實攝影獎和入圍布勒松攝影基金獎的中國攝影家,是最早也是最普遍地得到國際同行認可的中國攝影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國內(nèi)外眾多重要攝影節(jié)和博物館展示,并為許多機構所收藏。
  劉錚的《國人》。劉錚從紀實攝影逐漸發(fā)展到關注各個群落的生存和心靈狀態(tài),尋求超現(xiàn)實的影像,成就為中國新紀實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紀實性手法拍攝的《國人》,是中國紀實攝影從傳統(tǒng)向“新紀實攝影”發(fā)展過程中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還成就為中國早期觀念攝影的代表作之一,是戴安?阿波斯影派在中國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此外,劉錚的攝影藝術品還因幾近完美的攝影技術技法的完成度,而得到了國外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青睞。
  馮建國的“大畫幅西部”。留學日本的馮建國是最早將大畫幅相機,高品質(zhì)照片的制作和保存系統(tǒng)地介紹到中國的“傳教士”之一,在攝影界有“中國的亞當斯”之稱。他的作品除了其藝術價值外,也可以作為美術館、藝術館和收藏機構攝影藝術品的品質(zhì)標準。 (照片由華辰拍賣提供)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影像作品漸成收藏熱門 2011-02-09
· 白巖松重新修訂舊作 附贈絕版影像 2010-12-20
· 感受影像的力量 2010-12-03
· 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將在南京舉辦 2010-10-13
· 影像同 文化大不同 2010-07-1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產(chǎn)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jīng)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nèi)容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