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7-20 作者:葉檀 來源:中國證券網 |
|
|
三套、四套房貸引起社會關注,并不是因為大眾干涉銀行贏利來源,而是因為放松投資性購房貸款,將意味著銀行推動投資性購房,房地產調控有可能無疾而終。 最近發(fā)生的一系列澄清事件讓人回味無窮,顯示了銀行以推諉責任為第一要義。 7月12日晚間,在“三套房貸重啟”傳聞來源地,上海市銀行同業(yè)公會表示,上海各家銀行嚴格按“二套房”標準執(zhí)行房貸政策,并未出現松動跡象。7月13號,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稱,目前對于購買第三套房仍無法提供按揭貸款。但央視財經頻道記者在滬、杭、深等地采訪表明,被采訪到的銀行都在打擦邊球,并沒有停止投資性購房貸款。 媒體調查是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層面,作為銀行與銀行的監(jiān)管機構,絕不能一推了之。銀行到底有沒有違規(guī),應該以數據說話,放開民間監(jiān)督平臺,而不是以自查自究式的不承認,否定一切質疑。 事實上,各地、各銀行對于三套房貸的規(guī)定大不相同。如深圳市銀監(jiān)局并未“叫!比追抠J,在全國范圍內,僅有北京等少數城市明確停止了第三套房貸,而深圳一直沒有“一刀切”過。 現在的問題是各行大打擦邊球。 首先是不該放松的地區(qū)放松了。雖然住建部否認了“三套房貸政策放松和退出”的消息,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fā)現,對于三套房貸,目前北京地區(qū)不同銀行有不同政策。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目前均不受理三套房貸款,部分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三套房政策則比較靈活。 其次是認貸標準放松了。對于二套房的認定必須“認房又認貸”,而有的銀行只認貸不認房,導致投資性房貸有可趁之機。而一些地區(qū)對于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購房眼開眼閉。 銀行有發(fā)放房貸的需求。個人房貸本來就是銀行的優(yōu)質資產、投資性購房貸款更是優(yōu)中之優(yōu),打開了第一道閘門,如果不及時關閉,很快所有的閘門都會打開。因為嚴格執(zhí)行者就是吃虧者。對于銀行來說,全面介入中小企業(yè)貸款、農業(yè)貸款成本高收益低,還不如在投資市場上推波助瀾,輕輕松松的叫好又叫座。發(fā)放房貸,而后推動房貸打包發(fā)行證券化產品,銀行轉手就是兩筆收入,何樂而不為? 令人稱奇的是,在對三套房貸政策各自解讀后,很多銀行認為自己不違規(guī)。上海市銀行同業(yè)公會搬出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國發(fā)〔2010〕10號)和住建部、人民銀行以及銀監(jiān)會三部委《關于規(guī)范商業(yè)性個人住房貸款中第二套住房認定標準的通知》(建房〔2010〕83號)下發(fā)后,表示自己嚴格實行動態(tài)、差別化管理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貸款利率不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發(fā)放第三套房貸銀行則根據風險管理原則,按國辦文件要求大幅度提高貸款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潛臺詞是,我們何罪之有? 確實,政策解讀的空間很大,所謂商業(yè)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風險的標準何在?暫停發(fā)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暫停多長時間?全部沒有定量指標。上市銀行完全可以理解為,從證券市場補充了資本金,資本充足率與撥備達到標準,風險降低,可以發(fā)放投資性房貸。 銀行放松房貸是事實,而政策也確實存在解讀空間。前者說明銀行仍然舍不得放棄投資性房貸這一利潤之源,后者說明政策需要進行科學的定量決策——如房地產貸款不能高于5%,當地房價月環(huán)比不能上升等,如此一來,銀行再無擦邊球可打,而房地產市場的未來決策也有了重要數據支撐。 銀行三套房貸澄而不清的背后,是缺乏澄清的要件,責任感與明確的數目字管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