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絕非衡量食品安全的標準。只要作為食品出售,無論其價格高低,都必須是安全的、可靠的。并不存在價廉吃起來提心吊膽,花大價錢便可放心大快朵頤的問題。就像無論乘汽車還是乘船、火車或飛機一樣,雖然花錢有差別,但安全卻是一樣的。不能說坐公交車便宜,安全就可打馬虎眼了。
花錢買平安,花錢買安全,這話錯嗎?沒錯。用經(jīng)濟學的術語講,這叫等價交換。但在《羊城論壇》上,市質監(jiān)局有關人士直言“食品安全是靠花錢買回來的,保證食品的安全需要付出成本”,卻引起市民一片嘩然。許多市民認為,不能只讓有錢人享受得起食品安全。(6月22日《羊城晚報》)
在市民與質監(jiān)局人士的話題交鋒中,如果僅僅糾結于錢是享受食品安全權利的前提,勢必將人們的視線引入歧途,又陷于“貧富對立”的泥淖。其實,探究一下食品的本質屬性,或許更易于指向問題的要害。食品即食物,除為人類提供營養(yǎng)之外,其最基本的屬性即必須安全,人吃后不會上吐下瀉,不會昏迷精神錯亂甚至斷送性命。所以,即便野生環(huán)境下的猿猴之類,也懂得采食無毒之漿果。從古至今,自有商品交換起,食品之“食用安全”都是一條千古不變的鐵律,不用刻意標榜,也無需解釋,買與賣者心中均有一桿無形的秤。至于江湖上賣人肉包或在酒中放蒙汗藥等,那是劫財謀命的勾當,非正常的商品交換范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