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更高層次的防洪抗旱體系
    2009-05-12    趙永平    來源:人民日報
    5月12日是我國首個防災減災日。在日前國家防辦舉行的座談會上,又傳出令人焦灼的數字:全國年均洪澇災害損失占同期GDP的1.5%左右,年均干旱災害損失超過同期GDP的1%,水旱災害的損失和影響位居各類自然災害之首。
    這些年來,國家修了不少水利設施,為什么水旱災害還這么嚴重?
    應該看到,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的大江大河基本能夠抵御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洪水,大部分地區(qū)具備了抗御中等干旱的能力。如今在抗洪一線,男女老少齊上陣的緊張場面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條不紊的科學防控;在洪澇災區(qū),雜亂的救災帳篷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保莊圩內的安定生活……依靠不斷完善的防洪抗旱體系,一次又一次減輕了災害損失,保障了群眾的生命安全。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國情: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洪澇、干旱、臺風、山洪等災害頻繁發(fā)生。受全球氣候變暖、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等因素的影響,人與水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水旱災害風險加劇——不斷圍湖造田、侵占河道,讓不少河流小水成災;無度開發(fā)、污染水源,讓不少水鄉(xiāng)也面臨缺水困擾;有些地方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有人說,現在的水旱災害,不僅是天災,在一定程度上,與無節(jié)制的人類活動有直接關系。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更高層次的防洪抗旱減災保障體系。
    興水利,除水害,不僅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規(guī)范人類活動,也要遵循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治水思路上,我們已經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過去講“人定勝天”,現在要“給洪水以出路”;過去讓洪水入海為安,現在要想辦法利用洪水資源。建立更高層次的防洪抗旱減災保障體系,就是要在防止水對人類侵害的同時,依靠法律、行政、經濟、科技等綜合手段,防止人類對水和自然的侵害。
    防洪抗旱減災,不僅要建設標準適度的水利基礎設施,也要有現代化防汛抗旱指揮系統。要繼續(xù)強化預警預報水平,提高預報精度,逐步完善應急管理體制與應急響應機制,增強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基礎性研究,提高科技減災的能力。
    防洪抗旱減災,不僅是水利部門的事,全社會都要樹立水旱災害的風險意識,大力普及群眾的自保自救知識。一些防災經驗表明,關鍵時候,只要警報及時,方法得當,就可以大大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相關稿件
· 茶館搭上防洪大堤危險! 2008-12-04
· 防洪減災新理念:不與洪水爭道 嚴密防洪措施 2008-06-27
· 濟南投資86億元提高小清河防洪標準 2008-01-28
· 新疆洪災嚴重 亟待依法防洪 200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