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制度上防止學術趨利
    2009-02-13    葉建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李連達事件近日甚囂塵上。國家藥監(jiān)局正面回應了媒體:復方丹參滴丸從不在不良反應藥品之列。李連達自己此前也承認,高達3%以上的不良反應率來自天士力老總所編的相關書籍,而并非自己的實驗。自此,科學家的職業(yè)道德和學術良知問題再次凸顯了出來,盡管整個事件還遠未到蓋棺論定的地步。
  從各種報道中不難看出,李連達的背后顯然站著一家藥企——廣州白云山。而指摘李連達論文造假的人,背后也赫然站著另一家藥企——天津天士力。個人口水戰(zhàn)的內幕,其實是兩家互為競爭關系的企業(yè)間的利益爭斗?茖W舞臺上彌漫著的,是令人作嘔的功利飛沫,而不是讓人賞心悅目的色彩和燈光。
  社會轉型期,人們略微浮躁、淺薄或功利一點是在所難免的,但像我們目前這樣,就實在讓人難以容忍了。院士到處兼職、教授拋荒講臺、專家迷戀走穴、學者渴望出名的現(xiàn)象,已演變成一種很嚴重的社會問題,直接威脅到我們科學研究的根基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未來。許多人都在問:我們的基礎科學為何如此薄弱?我們何時才能圓夢諾貝爾獎?有當前這種社會心態(tài)和學術亂象在,我們這種不安和焦慮估計短時間內很難消除。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固然需要人們的自我修煉和內心覺醒,但更需要制度的約束和政策的導引。
  我們不能忘記一個叫理查德·多爾的人。兩年前,當人們發(fā)現(xiàn)這位全球第一個提出吸煙會致癌的流行病學權威,竟與各制藥公司有著長達20年的金錢交易關系之后,全球科學界為之震驚?茖W與良知,在金錢裹挾中已越來越難以全身而退,約束機制高度發(fā)達的美國尚且如此,我們更需要加倍努力。
  根據相關規(guī)定,我國專家在申請科研項目時要有企業(yè)的資金支持,就像企業(yè)申請科研項目時要有專家支持一樣。這是廠家到處找專家、專家到處當顧問的亂象之因。從這種規(guī)定中產生出來的研究項目,其公益性和社會服務性難免會發(fā)生偏差和錯位,企業(yè)研發(fā)積極性和核心競爭力的儲備也難免會受到限制。這種制度應該改變。
  當前教育系統(tǒng)對學校的考核和對教師的評聘,多以論文的多寡、研究課題的影響力來考量,這是教師們不安心講課、學生們見不著自己老師的怪象之源。有的學校甚至鼓勵教師四處拉關系,到處找后門,為學校謀求更多的項目和資金,上不上課已變成非常無所謂的事情,弄得學校不像學校、公司不像公司,連孔老夫子都會頭疼。這種制度也應該改變。
  學者們的福利待遇著實不高,搞導彈不如搞“倒蛋”的現(xiàn)象目前多少也還存在著,這是學者們不安心做學問、熱衷走穴和渴望成名的致命軟肋。國家該養(yǎng)的養(yǎng)不好,不該養(yǎng)的又不能徹底走向市場,以這種半計劃半市場、不計劃不市場的環(huán)境,是無法培養(yǎng)出能從蘋果落地中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那樣的人才的。這種制度也應該改變。
  現(xiàn)在的專家說話都很隨便,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份界限和“語力”范圍,普遍具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膽量和勇氣。這是社會“權威”林立、網絡爭辯不休的根本原因。而現(xiàn)有的法律架構,又不能很好地界定出什么樣的專家不能說什么樣的話,什么樣的信息只能由什么樣的機構披露;也不能很好地界定出什么樣的科研機構才能從事什么樣的科學研究,什么樣的研究成果只能由什么樣的機構發(fā)布,所以才有了天士力的事件。這種制度當然也應該改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