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線接軌國際標準方顯求實理性
    2008-04-15    作者:劉效仁    來源:證券時報

  一項由國務院扶貧辦正在草擬的扶貧標準調整辦法,將把過去的貧困線抬高。如果這個貧困線提高至年收入約1300元,按照實際購買力計算將首次達到日收入1美元的國際標準,全國貧困人口也將由目前的4000萬增加到8000萬。據稱,目前,扶貧辦正向它的26個成員單位征求意見,在修訂之后擇日向國務院報批。筆者以為,接軌貧困國際標準,方能彰顯大國的求實理性和可貴擔當。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堅持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全面發(fā)展的扶貧道路,1978年至2006年,我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減少了2.28億多人;農村絕對貧困發(fā)生率由30%下降到2.3%。連世界銀行也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的貢獻,全球貧困人口將呈增加趨勢。即使如此,我們既不能盲目自滿樂觀,更不能停止扶貧攻堅的努力。因為在1985年我國確定人均年純收入200元作為貧困線,此后根據物價指數,雖逐年微調,至2008年絕對貧困線標準已上調為人均純收入785元以下,但仍然僅僅是“生存貧困線”,而非“發(fā)展貧困線”。
  筆者認為,“生存貧困線”即是填滿肚子,維持溫飽。所以,該貧困線設定的一個重要標準,即國家統(tǒng)計局將營養(yǎng)標準確定為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根據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測定出滿足這一營養(yǎng)標準所需要的各種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價格計算出相應的貨幣價值,也即“食物貧困線”。雖然,這一標準的確立與當時經濟發(fā)展的國情相關,但必須承認,這委實是太低了,忽略了公民文化、教育、醫(yī)療、健康、社交等作為一個人發(fā)展的基本權利。
  事實上,即使吃飽肚子,我們的標準仍然與國際標準具有較大差距。在發(fā)展中國家國際通行標準是每日每人1美元,每年約為2500元人民幣。正因此,我們理當直面國家貧困標準低的現(xiàn)實,尤當正視按國際標準劃分,全國貧困人口可能增加至上億人的現(xiàn)實。這種正視恰恰是對民生、民本的理性回歸,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撥亂反正。一個國家的公民,不僅擁有生存的權利,還當擁有發(fā)展的權利。不僅需要免于物質匱乏的權利,還需要健康快樂,有文化教養(yǎng),并在社會交際中實現(xiàn)自我,享受自尊的權利。特別需要充分享有教育權,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就業(yè)能力,競爭能力,并在自我發(fā)展中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
  接軌貧困國際標準,雖然可能降低中國政府扶貧的成就感,甚至會讓我們的一些官員感到有失顏面,但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勇于擔當的信念,也正是國家政府贏得國際社會尊重的重要表征。對目前貧困規(guī)模、貧困發(fā)生率和貧困發(fā)生的深度等重新估算,新的貧困線不僅關注貧困人口維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還將考慮他們在教育、醫(yī)療保障方面的支付能力,無疑將加大政府的責任,考驗政府的擔當。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認為:貧困的終結不僅僅意味著結束極端苦難的狀態(tài),更意味著幫助那些貧困的人走上發(fā)展的階梯,開始能夠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與希望。只有人人都能邁上發(fā)展的軌道,我們這個時代才具有令貧窮終結的可能。事實上,只有通過教育、培訓和醫(yī)療保障,以及民主參與,使貧困人口具有一定的發(fā)展能力和表達權利,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致貧的原因,使他們穩(wěn)定地走出貧困,而再不至于因教因醫(yī)返貧。基于此,我們理應厘清當下的扶貧思路,重新整合扶貧資源,建立合理的公共財政扶貧機制,加強反貧困中的政府治理,確保貧困人口民主參與的權利,重視并充分發(fā)揮民間組織在扶貧中的作用,方能有效保障每一個公民發(fā)展的權利,滿足公民的公共福祉。
  錢,必須服務于公共利益;怎么花,得讓老百姓看明白。溫家寶總理的話已清晰地傳達了政府的意志。我們高興地看到,2008年,中央財政預算支出34831.72億元。政府的意志和雄厚的國家財力,都為接軌貧困國際標準奠定了基礎。職能部門當順應民意,從善如流,與時俱進才是。

  相關稿件
· 提高貧困線標準是對社會保障體系的重構 2008-04-14
· 提高貧困線標準無須遲疑 2008-04-14
· 貧困線提高 給起點公平一個機會 2008-04-14
· 新階層委員:更多參與公益事業(yè) 更多關注貧困群體 2008-03-09
· 劉福合表示:去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78萬人 2008-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