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0-08 來源:第一財經(jīng)日報 |
|
|
在多種物價持續(xù)上漲,CPI一路走高的背景下,北京地鐵昨天正式降價,實現(xiàn)了2元一票制通行。北京地鐵的價格調整,不僅與當前物價走勢相背,而且涉及相當廣泛的人群,自然引人關注。 地鐵降價,很容易讓人為之叫好。地鐵的主體乘客,本來就是普通民眾。由于價格調整,使得乘客受益頗多,故地鐵公司此舉,定然贏得受益者的掌聲。 受益者鼓掌,這好理解。但北京地鐵這次的降價行為,更該被關注的意義恐怕在于:這項價格調整舉措,已被納為北京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戰(zhàn)略的配套措施。地鐵降價,并不單單是地鐵公司的企業(yè)行為,而是有地方財政對于軌道交通的巨額補貼,因此,地鐵的降價,也就成為一個公共政策的選擇。 那么,北京為何愿以巨額的財政支持,來選擇降低軌道交通的價格?這跟北京的市情密切相關。北京作為首善之區(qū),一是具備較為雄厚的地方財政實力,二是地面交通的擁堵已經(jīng)到了較為嚴重的程度。前者意味著,有錢就要辦事,后者則督促為政者,有事就必須解決。這些因素糾結在一起,成就了此次北京地鐵的價格調整。 在今年以來中國又逢通脹考驗的情況下,國家發(fā)改委曾明確表示,公共事業(yè)類產(chǎn)品,不能再加大社會短期內(nèi)的通脹預期。公共軌道交通作為公益性的事業(yè),其價格調整也就不能為通脹形勢火上加油。北京地鐵的降價,顯然符合上述要求。當然,北京地鐵價格不漲反降,有財政實力支撐。本報今天的相關報道中就提及,2006年,北京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117.2億元,比上年增長21.5%。有這樣的財政力量做基礎,北京方有能力拿出相當?shù)馁Y金補貼軌道交通。 北京以財政大力支持軌道交通,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為了緩解地面交通的壓力,吸引人流選擇軌道交通出行。北京城里的私家車之多眾所周知,北京的地面交通狀況不佳亦是現(xiàn)實,為達到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的政策目標,公共管理者利用價格杠桿這個有力的手段進行調節(jié),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此外,北京市發(fā)改委的官員一再強調,地鐵的低價不是一個短期的策略,而是會長期堅持的政策選擇,這給了人們對于北京改善交通狀況以信心。北京地鐵實現(xiàn)2元一票制通行,或將不止于吸引部分人群改乘地鐵,而是可能改變許多人的出行習慣。若如此,北京這一次影響頗大的地鐵降價,功勞不小。 我們注意到,盡管北京地鐵價格調整的積極意義明顯,但社會上還是有一些看法不盡一致的聲音。有人擔心,財政在公共交通領域補貼太多,會不會影響到在其他領域(如教育、衛(wèi)生等)的財政支出?有人疑慮,地鐵公司作為企業(yè),本有市場規(guī)律起作用,政府以財政來止損,會否將公用事業(yè)(3938.521,54.63,1.41%)的市場創(chuàng)新逼入狹窄的胡同里?還有人則為財政補貼的效益擔憂——這種擔憂很容易被理解,在人們的記憶里,政府財政為國有企業(yè)的低效率埋單的事情,并不是個案。 應當說,這樣的聲音,有不少值得聽取之處。比如,財政補貼如何實現(xiàn)最佳效益,就是一個嚴肅的命題。北京通過提供財政補貼來發(fā)展軌道交通,這本是值得嘗試的模式,但是財政補貼應與軌道交通系統(tǒng)運行效率的提高同行。換言之,軌道交通系統(tǒng)應在提高運行效率、節(jié)約運行成本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財政的補貼。顯然,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理念的問題。 任何公共政策的選擇,沒有完美,只有比較意義上的最優(yōu)。北京地鐵選擇降價,便是依循著這樣的邏輯。公用事業(yè)的市場化探索有沒有意義?當然有。同時,改善北京交通狀況的任務是否緊迫?當然緊迫。這就說明,很多事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何選擇則依賴于決策者的判斷。 決策者的判斷和選擇,不是簡單地拍腦袋做決定。原先的3元~5元的票價為何統(tǒng)一降為2元/人次,而不是1元或2.5元/人次?此前的調價聽證會,作為一種經(jīng)濟民主形式,為價格調整提供了許多可資參考的依據(jù)。在這個聽證會上,許多意見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因此,此次北京地鐵降價,貢獻的不僅是一個惠及民生的價格調整舉措,還有一個公共決策的內(nèi)在邏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