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4-15 作者:曹揚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近期,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已就鐵礦石定價由長期協(xié)議改為短期合約形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標志著沿襲了幾十年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開始發(fā)生重大變化,很有可能被與現(xiàn)貨市場掛鉤的季度定價制度所取代。 國際鐵礦石定價機制是指從每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世界主要鐵礦石供應商與主要客戶進行談判,決定下一鐵礦石年度的鐵礦石價格。如果其中任何一家礦商與鋼廠達成協(xié)議價格,談判即宣告結束,其他各家一般會跟隨并接受該談判結果。每個鐵礦石年度的起止時間為當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這種定價機制從1981年起正式形成,在此后的20多年時間里,國際鋼鐵公司和礦業(yè)公司一直遵循著這個“游戲規(guī)則”,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鐵礦石定價慣例。這個慣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同品種同漲幅原則,即只對各品種的礦石確定價格,不考慮該品種礦石中不同品質礦石的差異。二是跟隨原則,第一場談判達成一致的首發(fā)價格將被其余各場談判的各方接受,成為全年的標準價格并被遵循。三是離岸價原則,鐵礦石價格以離岸價確定,不考慮海運運費等。四是合同價原則,即“長協(xié)”價,國際鐵礦石價格一旦確定,則下一財年的國際鐵礦石產品均以此價格買賣,不受現(xiàn)貨價格波動的影響。五是年度定價原則,即從每年第四季度開始進行下一鐵礦石年度的談判。 中國于2003年開始參與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國寶鋼作為中國鋼鐵業(yè)的代表參與了2004年鐵礦石年度定價談判。寶鋼最終接受了日本新日鐵公司價格上漲18.6%的談判結果。談判的格局是三對三,即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供應商,對代表中國鋼鐵業(yè)的寶鋼、代表日本鋼鐵業(yè)的新日鐵和歐洲鋼鐵業(yè)的代表,供需雙方交叉捉對進行談判。 2008年是國際鐵礦石談判出現(xiàn)變化的關鍵一年。日本新日鐵宣布,已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財年不同品質的兩種粉礦價格達成協(xié)議,分別上漲65%和71%,這首次打破了國際鐵礦石定價機制中“同品種同漲幅”的原則。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澳大利亞力拓沒有跟隨首發(fā)價,而是對出售給亞洲鋼廠(主要是中國市場)的鐵礦石征收海運費,最終獲得了更高的售價。此外,在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長期力推之下,中國市場上已有越來越多的鐵礦石交易實際是以包括海運運費在內的現(xiàn)貨市場價格結算的,打破了長期遵循的“離岸價原則”。 游戲規(guī)則被打破后,供銷各方2009年的談判進行得異常艱苦,談判時間首次突破了往年4月份的截止日期,直至5月底才達成協(xié)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