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最新發(fā)布的5月份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報告顯示,存款分流規(guī)模呈現(xiàn)出擴大跡象。而在牛市思維的主導下,企業(yè)和居民對資金流動性的偏好以及選擇證券資產的行為暫時不會顯著改變。這表明受股市活躍影響,銀行資金的“搬家行為”仍在持續(xù)且有所加劇。
儲蓄存款遭遇“雪崩”
數(shù)據(jù)顯示,2007年5月份,上海全市本外幣企業(yè)定期存款減少410.1億元,比上月多減796.9億元,同比多減215.2億元。央行上?偛恐赋,雖然今年5月份央行第二次上調存貸款利率,且定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明顯加大,但仍未改變存款活期化發(fā)展趨勢。在牛市思維主導下,儲戶對資金流動性的偏好以及選擇證券資產的行為正呈“羊群效應”。雖說同比活期儲蓄有所增加,但從銀行吸儲角度來講,這部分錢并不能算是銀行存款,因為儲戶既然不把這些錢存作定期,就意味著他們隨時會取出來,現(xiàn)在只是拿銀行當個“保險柜”。
央行上?偛恐赋觯5月份的數(shù)據(jù)顯示,受股市活躍影響,銀行資金的“搬家行為”仍在持續(xù),而且出現(xiàn)了分流規(guī)模擴大跡象。如今年5月份,上海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企業(yè)存款減少544億元,同比多減821.7億元。這主要與交通銀行A股發(fā)行驗資資金劃出等因素有關。此外,央行上海總部日前公布的個人消費貸款數(shù)據(jù)也表明:上海個人住房貸款自去年11月起已持續(xù)了七個月呈上升走勢,并且增幅呈逐月擴大勢頭。分析人士指出,主要與近期上海樓市回暖、提前還貸需求減弱以及股市財富效應顯現(xiàn)等因素有關。
業(yè)內人士分析,國內各家銀行儲蓄大幅下滑是由于火熱的資本市場分流造成的,而銀證轉賬業(yè)務,更讓居民儲蓄存款“搬家”變得十分快捷。去年底以來,居民儲蓄資金大舉向股市分流,已經(jīng)成為金融市場中一道顯著的風景。那么,將資金從風險較低的銀行“搬家”到風險較高的股市,居民理財行為的這一重大轉折,其中有多少理性成分,風險該如何控制?
A股、B股與基金成為資金“蓄水池”
儲蓄存款“大搬家”除了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熱銷外,主要受到資本市場分流的影響。種種跡象表明,股市無疑是居民資金的主要“蓄水池”。現(xiàn)在,銀行和證券商間開通了銀證轉賬業(yè)務,使得資金“搬家”十分快捷。尤其是在新股上市或者基金認購和擴驀申購的時候,通過銀證轉賬將資金轉入證券公司異;鸨。前些時候,外匯管理局提出藏匯于民,每人可以兌換五萬美元,這對持續(xù)低迷的B股是重大利好。隨著B股一輪行情的啟動,許多人將儲蓄資金轉換成港幣和美元投資B股。如華泰證券在南京的九家營業(yè)部最多一天有800萬美元進入B股賬戶,相應擠占的人民幣儲蓄存款逾6000萬元。而基金收益持續(xù)增長使得眾多的儲蓄資金又流向基金。
隨著股市賺錢效應顯現(xiàn),從2006年下半年起各種股票性基金越賣越火。以前一只基金的認購期一般在一個月,募集的規(guī)模也就在10多億份的,而現(xiàn)在盡管實行按比例申購,有的基金一天就賣400多億份。尤其是今年5月底至6月初股市出現(xiàn)大幅度調整后,個人投資者對基金的投資熱情再一次升溫。為了控制市場過熱的局面,降低基金投資風險,證監(jiān)會曾一度暫停審批股票方向的新基金的發(fā)行。但今年6月新批的發(fā)行的四只偏股型基金一投放市場,立即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銀行業(yè)人士認為,居民儲蓄存款適度向資本市場分流并非是壞事,這說明居民的投資方式和投資渠道日趨多元化,這也是國內發(fā)展資本市場增加直接融資的目的所在。況且在流動性泛濫的過程中,通過不斷進行投資者教育,引導多元投資,避免資金和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體系內,也是提高全社會資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金融資源、吸納流動性過剩的重要手段。
股市有風險承受力要匹配
對于廣大儲戶來說,儲蓄大搬家并非壞事,因為近年來股市發(fā)生了質變,同樣是火爆,2001年的股市是一個有問題的市場,投機性比較強;現(xiàn)在隨著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市場制度性、規(guī)范性建設不斷完善,而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股市更具投資價值。全球性的QFII基金都希望從A股中尋找投資機會,踴躍進入A股市場,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儲蓄“大搬家”是否盲目,不能一概而論,判斷標準取決于居民對投資風險的認識程度,特別是選擇的投資品種是否和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不可否認,時下儲蓄分流速度是太快了,從中也折射出一些百姓投資者的不理智情緒。一些百姓在沒有搞懂什么是股市和基金的前提下,就把儲蓄“搬家”用于炒股、買基金,顯示出股市羊群效應,而更不理智的是一些投資者用貸款或房地產典當來炒股或買基金,全然將股市的風險拋到腦外。
目前有兩種現(xiàn)象令人擔憂。一是受前期賺錢效應的吸引,許多以前不炒股的居民,在投資知識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就將儲蓄“搬”到了股市。比如許多人以為只要是銀行賣的基金,就沒有風險,而不知道現(xiàn)在買股票、買基金,相當于是在較高股價的基礎上去接別人的棒,賺錢并不容易,隨時可能面臨著基金凈值下跌的風險;二是有一些投資者幻想“一夜暴富”,以“賭”的心態(tài)籌集一切可以籌集的資金入市一博。不僅“搬”空了儲蓄存款,而且還動起了典當炒股、以住房質押貸款炒股的念頭。后者相當于負債投資,使得投資風險疊加,一旦失算,損失慘重。這兩種資金“大搬家”,無疑就屬于非理性的盲動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