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wěn)增長 調結構 促改革 防風險
人民幣匯率突然下行,堅挺的房價開始松動,影子銀行體系風險初顯,工業(yè)制造業(yè)景氣連續(xù)回落……
在錯綜復雜的宏觀環(huán)境之下,中國經濟如何在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等多重目標之間尋找平衡,考驗著宏觀調控的藝術。有觀察家認為,去年宏觀調控的創(chuàng)新,比如合理區(qū)間論,將繼續(xù)在調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
趙乃育/繪 |
減速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過去的一年中,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錯綜復雜形勢,按照宏觀政策要穩(wěn)、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思路,中央政府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提出以“上下限”為主要內容的合理區(qū)間論,堅守底線思維,堅持穩(wěn)中求進,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主要預期目標,經濟運行穩(wěn)中向好。
今年我國發(fā)展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不利因素突出表現在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宏觀債務水平持續(xù)上升,諸多矛盾考驗著中國經濟。
“十八大召開后的兩三年,宏觀經濟整個增長態(tài)勢將會比較困難。因為這一輪的改革在相當程度上講是有收縮性的,各種各樣的機制都是收縮性的。今年是相對而言比較困難的一年,明年可能有一定的恢復!比珖䥇f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經濟下行的擔憂在加劇。“三駕馬車”無一提速,生產端產能依然過剩、短期庫存壓力也不小,物價下行壓力繼續(xù)凸顯,加之信用事件不時出現,這些因素疊加一起將加劇市場對經濟失速的擔憂。而且,在剛性匯率政策之下,國內政策選擇飽受“套利”之苦,若匯率政策不調整,經濟必然趨向通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國內外新的經濟環(huán)境背景下,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下降的換擋期,增速下降具有慣性。由此,經濟增長由過去經常沖出上限,轉變?yōu)橐刈∠孪薜那闆r。當前,對下限的把握成為宏觀調控中的突出問題。他認為,增長沖出上限,不利于轉方式、調結構;而增長滑出下限,或連續(xù)在下限邊緣運行,也會帶來一系列新問題。因此,宏觀調控“與其守住下限,不如把握中線”。
預警 局部風險開始暴露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同時,局部風險暴露的壓力也是困擾宏觀調控重要變量。其一,影子銀行體系壓力漸大,信托產品風險事件接連不斷;其二,個別地區(qū)的地方償債壓力較高;其三,部分過剩產能和房地產等領域違約事件漸多;其四,人民幣短期或有貶值壓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中國“影子銀行”總體規(guī)模不大,但近期增長較快,正謹慎應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五方面風險。首先是經濟減速。其次,房地產行業(yè)問題突出。當前金融部門已經在對未來可能的下跌做準備。再次,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癌癥,但消減產能如何落實存在困難,而且中國還得面對為保證短期增長必須依靠投資的問題。第四,金融方面同時存在貨幣泛濫、貸款困難、利率偏高的現象,說明依靠政策調整已經解決不了這方面問題,必須要動大手術。最后,地方政府債務從總量上看不是問題,但局部問題較為突出。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今年二、三季度是城投債和信托集中兌付時間點。短期看,當前地方債務風險集中表現為流動性風險,但在經濟增長中樞下移疊加局部性債務風險時,流動性風險亦不容忽視。
對于影子銀行的風險,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只要穩(wěn)定住銀行系統(tǒng),金融體系就能夠保持穩(wěn)定。在此前提下,對各種理財產品、信托產品,應該讓投資人承擔應有的風險。
轉向 政策重心從總量到結構
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基調之下,今年的宏觀政策將更關注結構調整。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不小,要保持經濟繼續(xù)向好,就要重視從增強經濟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入手,把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經濟增長。
“結構問題的核心不在于三大產業(yè)之間的比例關系不協調,也不在于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比例低,更不是企業(yè)規(guī)模比例失衡,而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嚴重非均衡,是實體經濟不實,虛擬經濟太虛!比珖䥇f委員、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疤摂M經濟太虛”,主要表現為利率、匯率、資產價格和債務率的“四高”。應該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增加高質量的金融資產供給,平抑因金融資產的長期短缺而導致的虛擬經濟過火的勢頭。
怎樣實現從總量為主向結構調整為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第一、當前價格穩(wěn)定為實現宏觀調控從總量為主向結構調整為主轉變提供了外部環(huán)境。第二、通過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來實現穩(wěn)增長,需要宏觀調控加大對結構調整的引導力度。第三、實行以結構調整為主的宏觀調控,需要計劃、財稅、金融這三大調控杠桿形成合力。第四、結構性調整的政策要從選擇性的調整政策向功能性的調整政策轉變。
不過,雖然增長目標的重要性被淡化,但為了保證改革和調整的順利推進,決策層對增長話題將堅持底線思維。有預測稱,如果一季度增速過低,宏觀政策或在二季度適度預調微調。
摸索 尋找增長的改革紅利
在底線思維的視角下,決策層將更加關注增長與改革的平衡,以期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尋找到新的改革紅利。
花旗中國經濟學家沈明高判斷政府的思路是“守住底線,改革先行”。只要季度經濟增長率維持在7%以上,且不出現迫在眉睫的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政府就會推動實質性的改革,即使會犧牲一些經濟增長。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認為,目前,穩(wěn)增長的政策措施,對保障中國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作用和效果越來越差。但是,如果通過深化改革,率先啟動那些具有明顯效益的領域的改革,將會對經濟發(fā)展形成持續(xù)的推動力量。
沈明高認為,放松投資管制、金融自由化以及財稅改革將成為2014年改革的重點,同時,國企改革和城鎮(zhèn)化相關改革也將啟動。具體內容包括;負面清單將有可能推廣到全國,以鼓勵私人資本投資于金融、電信、能源、公用事業(yè)和鐵路行業(yè)。金融改革會包括建立民營銀行、擴大人民幣交易區(qū)間、引入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和存款保險機制、開展合格境內個人海外投資試點以及信貸資產證券化。財稅方面,一部分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將轉交給中央政府,并允許地方政府在一定的額度內發(fā)行地方政府債。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表示,中國經濟目前在逐步走向穩(wěn)定,但它的下行趨勢還沒有完全遏制住,面臨著很多困難。未來還是要靠改革來找出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最主要還是深化政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