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1號業(yè)績出色仍遭清盤 券商理財遭遇“寒流”
2011-09-21   作者:朱茵  來源:中國證券報
 

    應對歐債危機不能靠拖 “松綁”基金業(yè) 激發(fā)新活力 倚重內需 熨平經濟波動 老股民炒“新”酒 賭礦   近期,一則產品清算公告在券商集合理財市場掀起波瀾。因資產凈值連續(xù)20個交易日低于1億元,中銀國際證券旗下的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限額特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不得不進行清算。由于該產品清算時的累計凈值仍在1元以上,以績優(yōu)之身而遭贖回,因此對行業(yè)產生不小的震動。
  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于今年1月19日成立,在短短7個月中可謂命途多舛,這主要源于滬深兩市的系統(tǒng)性風險:1月19日,滬指收于2758.10點,而至8月29日產品清盤時,滬指僅為2576.41點,跌幅近7%。Wind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在239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140只迄今累計單位凈值低于1元,占比達58.58%。
  盡管滬深股指震蕩下挫,但中銀國際最終為客戶創(chuàng)造約2.26%的絕對正回報,累計凈值1.0226元,年化收益率3.73%,在可比的179只券商非限定性集合理財產品中,排名第23位。據悉,自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成立以來,中銀國際運作一直較為穩(wěn)定,主要進行無風險的定存和回購投資,少量進行網上新股申購。
  雖然并非首只未到期即遭清盤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但如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業(yè)績不錯,仍被清盤的產品并不多見。業(yè)內人士表示,以往被動清盤多是由于產品業(yè)績不佳,導致資產凈值下跌至清盤線下;或是遭遇投資經理的變動,投資者失去信心。中銀國際證券整體投研實力均排名行業(yè)前列,出現清盤或許只能解釋為投資者對行業(yè)市場走勢過于擔憂。
  從2005年光大證券首發(fā)光大陽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開始,券商集合理財歷經6年的發(fā)展,迄今為止的規(guī)模仍僅有1400億元左右,雖然最近一兩年發(fā)展較快,但相比較基金等理財產品仍有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在渠道方面處于弱勢之外,其較高的投資門檻也制約了更多投資者參與其中。根據現行有關規(guī)定,限定性集合理財產品的最低投資額為5萬元,非限定型集合理財產品則為10萬元,開放式基金則最低1000元即可投資。此外,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清盤線也高于公募基金,根據現行規(guī)定,公募基金產品的清盤線為5000萬元,券商集合理財則為1億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九成券商理財產品現負回報 華泰幾近覆沒 2011-09-16
· 低迷市場 過半券商理財品破凈值 2011-09-16
· 三券商理財贖回比例超30% 中金一號近腰斬 2011-09-15
· 券商理財產品遭遇規(guī)模之坎 2011-08-26
· 券商理財成“散財” 2011-08-1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